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福建省漳州市现有养殖模式的理解,巩固团队碳汇养殖模式研究的实践基础,1月10日,蓝色引航调研团成员姚铭以线上方式采访福建漳州正大水产养殖公司工作人员蔡锦城,就公司养殖方式、环保理念及应用现状等进行探讨。
就养殖水质而言,蔡锦城从各要素含量角度详细分析该公司养殖水质的选择标准,并补充说明公司水体消毒的相关流程,优质的水质环境是发展特色种类养殖的先决条件。在污染物排放方面,蔡锦城指出,基于公司对排放污水的消毒与稀释,现有排放情况对环境整体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但传染病的感染风险依旧存在。他指出,由于排放物氨氮值较高,可能会在一定流域范围内改变藻类和菌类种群的生存环境。而谈到具体的环保技术应用,蔡锦城将尾水处理作为阐述重点,首先他表明,公司在尾水排放前会经过高锰酸钾或漂白粉的消毒或沉淀,此外他补充了尾水养殖这一新型养殖模式,即在有机物富集的尾水排放区发展养殖,以实现养殖效率和水质净化的双重效益。区别于传统的混养模式,蔡锦城从经济效益层面指出,单独养殖一种物种能实现更高的空间利用率,该观点基于不同种群的生存条件和饲料要求不同,混养模式可能会造成既有环境与养殖种群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基于以上对环保和效率问题的考量,蔡锦城认为实现更高质量的环保养殖模式,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发力。他指出,政府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存在形式化和硬指标的倾向,即政府多以对污水处理设备的安装情况进行静态考察,缺乏对水质情况的动态监督。而企业在智慧养殖方面的探索亦陷入困境,蔡锦城表明,对生物絮团这一增进水态稳定和能量循环的养殖模式的探索,与虾类养殖的换水需求从而破坏絮团的现状产生较大冲突,亟需更为理想的絮团建设环境和成功经验的借鉴。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对福建省漳州市水产养殖的现状,环保措施落实情况,以及面临的政策和技术困境有了充分体会。虽然当地尚未推行渔业碳汇这一新型模式,但是该模式依旧存在较大的适用与发展空间。团队拟在后续阶段对渔业碳汇模式在该区域的应用可能进行论证,与现实性问题进行对接,以探索出充分惠及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模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76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