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实践是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最好途径。为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2023年1月6日,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沂水弦歌,‘蒙’回故里”实践队的队员,我们前往山东省临沂市的书法广场寻访王羲之的真迹。
临沂是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故里,是中国书法艺术之乡、中国书法名城。
图为书法广场大门。
书法广场沿祊河南岸而建,踏入迎宾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王羲之的雕像。先生在他的故乡手持毛笔,儒雅淡定,凝视前方。我顺着他的目光,环顾四周,宽阔的广场、浩瀚的书法碑帖,仿佛自己早已置身于浩瀚的中国书法艺术世界中,被浓浓的书法和文化氛围包围着、熏染着……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王羲之雕像。
顺台阶而下,南北两侧是冬青池,郁郁葱葱。在北池池壁上是由启功先生题写的“中国历代皇帝墨迹选”。我们看到书法广场还镌刻了从上古时期仓颉到清末代皇帝溥仪共50位皇帝的120幅作品,竖立了古代钟繇、王献之等10位书法家的半身雕像,还有他们的代表作品。细细品味,在一撇一捺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历史的变迁。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书法作品。
在迎宾门南侧立有一面黑色大理石墙,上面书写着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气势磅礴。
在迎宾门南北两侧伫立有两株古老的枫杨,树杆直径很粗,干枯的树皮上满是皱纹。我感觉这棵古老的枫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同时也见证着中国书法的发展与变化。
左侧展台的北面是三组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赵孟頫的《赤壁赋》、智永的《草书千字文》、王献之的《洛神赋》六幅传世经典碑帖。
我们在观赏中感受到了“中国书法”的神奇魅力,领悟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似乎与书圣王羲之先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交流。穿越历史,看博大精深的书法,那浩瀚的书法文化穿越2500年后,在我们的心中依然有很重的分量。我们徜徉在曼妙的书法中。形形色色的书法作品,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书圣故里,翰墨飘香”,浓郁的文化气息已感染我们每一个人。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对我而言,这也将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在这里,我将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带着感动与思考起程,去感悟源远流长的书法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当代青年应当传承文化,引领征程,切莫让文明圣火逐渐暗淡,要用实际行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重焕光彩,让文化之风山高水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76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