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发扬传统文化、传承物质遗产”的号召,我积极加入曲阜师范大学古韵遗艺调研团,参加了2023年寒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我们走进十笏园非遗空间,了解非遗传统技艺,探索传播非遗文化的新方式,也发挥自己的力量,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
在开展社会实践的准备阶段,我们首先开展线上主题讨论会,对各自家乡的非遗手工技艺的种类和数量展开讨论,分析收集的数据资料,并制定了初步的实践计划。为了更好地采集相关数据,我们采用了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调研两种方式,积极通过网络渠道和走访居民了解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的发展现状。在数据收集阶段,我们一方面积极组织和号召,吸引了许多人去关注非遗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在走访过程中获得了当地反馈,也就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非遗技艺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图为实践队员线下开展传统非遗手工技艺的调研。
正式实地考察阶段,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十笏园非遗空间。走进“空间”,时光仿佛倒流,老潍县手工业的繁荣景象就在眼前,匠人们的那一双双巧手也似乎触手可及。风筝作坊里,技艺传承人手中的竹条闪转腾挪,一只蝴蝶风筝转眼间就呈现在观众眼前,掌声瞬间响起。木版年画作坊里,游客们对抱枕、笔袋等木版年画的文创产品爱不释手。黑陶作坊里,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诸城黑陶的历史,去走近那些“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背后的故事。葫芦烙画作坊里,一面墙上贴满了荣誉证书,这些都是学员们努力和学习的成果,让人不禁感叹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一定会越来越好。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一钉一卯,一敲一击……精雕细琢里都是一颗颗精益求精的匠人心。在这里,大国工匠,小城故事,都是中国制造工匠精神最好的注脚。集保护、传承、交流、展示、传承、研学、培训为一体的非遗空间已经成为潍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靓丽风景线。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潍坊十笏园非遗空间。
图为非遗传习坊学员们的荣誉墙。
最令我惊喜的发现是非遗直播间。十笏园原创设计紧跟时代潮流、顺应当前互联网直播大势,开创了非遗直播间,打通直播通道,传播非遗文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根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非遗从业者通过直播间、短视频进行文化展演,拓宽创收渠道,获得观众认可,也让大众得以进行文化消费,有利于助力非遗实现“活态传承”。的确,“非遗+直播”的方式越来越成为大势所趋,通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使得人们能够触摸到非遗的“体温”,拉近了人们与非遗文化之间的距离。
图为非遗直播间。
实地考察结束后,我们开展了第二次线上主题讨论会,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对游客、非遗师傅、工作人员的采访结果展开交流和感悟我们就培养非遗传承人、发展非遗直播间、传播非遗传统技艺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通过这次线上主题讨论会的交流,大家充分认识到,应当把握住“保护”、“传承”、“创新”等关键词,让非遗保护传承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非遗在时代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仍需在发展中解决。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推介传统文化的手段更需要推陈出新,采用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让非遗传统技艺发挥出特有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持续增强非遗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这次非遗空间之行,我收获颇多。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珍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也深受启发,十笏园秉承非遗空间的“非遗+创新”的发展理念,从保护传承到创新发展,从互动交流到研学培训,从融合发展到文化消费,为非遗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方向,让这些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为古韵遗艺调研团实践队员正在进行线上主题讨论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79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