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演绎穿越文明,于典故相遇群贤
中国青年网日照12月5日电(通讯员 谭增萌)享有“东方圣经”之美誉的《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境界、责任和担当,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日常智慧。为充分展现《论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隐藏在古文字中的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大众心里,2022年12月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承德继圣•译心载道”实践团队以演绎的方式在山东省日照市讲述历史文化长河中《论语》中的闪亮故事。
敦本务实做调查,群策群力谋方案
在实践团队正式实践前,实践队员本着功能性、准确性、可行性的原则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大众对孔子文化及《论语》的了解情况。在收回的255份调查问卷中,绝大多数人都对孔子文化及《论语》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和了解。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3.73%的人员通过课本了解到孔子文化及《论语》,其次分别是手机、电视、电脑这类媒体。
实践队员基于此进行讨论分析,国家鼓励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列入义务教育范围是“课本”成为主要渠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作为大学生,手机和电脑是传播与弘扬孔子文化的首选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实践队员商议后决定实践内容以演绎《论语》故事为主,录制相关视频,并通过手机、电脑这类媒体进行传播,让《论语》变得鲜活起来,让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变得通俗易懂。
脚踏实地拟策划,精益求精正细节
《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大多以问答的形式呈现,通过日常生活中孔子为弟子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话来呈现孔子的仁政与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以及教育思想。因此,实践队员们认为《论语》故事的选取既要丰富灵活,又要体现孔子的智慧与核心思想。最终,他们选取了“绝粮七日,追寻大道”“君子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师重道”“三贤士评说大钟”这五个故事进行演绎。然而,实践队员们认识到仅仅是《论语》中的语录并不能完整地反应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人生状态,因此队员们从诸子典籍中搜集整理,并将收入在列的有关孔子的记载进行了记录。在演绎过程中,实践队员充分准备需要的声音素材,如在“三贤士评说大钟”的故事中,实践团队选取灵隐寺钟声的录音作为素材,队员们的演绎声情并茂,致力于让观众听起来既轻松又有意义。
经过讨论后,实践队员们一致认为《论语》故事的精彩呈现还有最重要的一环——细节及细腻的演绎。因此,实践队员通过资料收集、角色分析挖掘每个人物的个性和特点,讨论的内容细致到每个人物的眼神、情态、动作和举止,每位表演者所穿戴的服装也都要求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示两千多年前古人们的穿着习俗。实践团队努力还原当时的场景,以实现沉浸式的《论语》故事演绎。
朝气蓬勃行实践,抚躬自问明方向
在此次活动中,观众们在表演结束后表示进行演绎的表演者将台词与人物合为一体,呈现着孔子及其弟子的日常生活,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体现着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情节设计环环相扣,服装造型栩栩如生,这样沉浸式地表演使他们身临其境。
另外,观众们指出他们以超高的完成度诠释了《论语》的经典故事,也触及了角色的灵魂;他们细腻的表演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将《论语》中的故事展现得惟妙惟肖,将书本理论与生活实际融为一体,致敬在历史的时空中凝望着我们一路前行的思想之光。
在本次学习和实践中,实践队员们领悟国学、感受国学,并充分认识到《论语》作为一部沉淀千年的先贤经典,不仅是孔门师生的智慧结晶,也展示了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风骨性格与仁德智慧,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实践队员们也旨在通过对《论语》故事的演绎,温暖而富有力量地展现了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并且有效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精神。
“承德继圣•译心载道”实践团队希望通过演绎《论语》故事的方式,将华夏大地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传递给每一位大众,让人们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对中华文化传承产生使命感,同时让中华民族文脉中流淌的智慧源泉,成为滋养当代读书人永不枯竭的源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80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