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1月7日电(通讯员:李晓蕊)鄂国忠武公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名将,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其面如黑炭,被后世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门神。山西朔州是尉迟恭文化的发源地。为了探究尉迟恭文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并为这项非遗的保护与弘扬提供新的思路,2023年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古韵遗艺调研团前往山西省朔州市,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结合新时代的价值理念,对尉迟恭文化这项非遗的历史来源,传承与发扬展开调研。
图为古韵遗艺调研团实践队员正在进行线上主题讨论会。通讯员 黄春燕 供图
了解中华门神,体验非遗魅力
在社会实践正式开始之前,古韵遗艺调研团实践队员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线上主题讨论会,得知尉迟恭文化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为山西朔州,2006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平鲁为唐代开国功臣尉迟恭故里,在中国民间为妇孺皆知的门神。有关他的戏剧、故事广为流传。以“尉迟故里、门神文化”为名片的平鲁区2010年8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门神文化之乡”与“中国门神文化研究基地”。
在12月15日—25日期间,实践队员前往当地文化馆和敬德公园进行了解与调研。敬德公园里两面墙上的壁画引起了实践队员的注意。在观赏壁画的过程中,实践队员李晓蕊了解到了尉迟恭文化的主人公——尉迟敬德的生平。从一开始的“从军高阳”“投军刘武周”,到后来的“挺槊救主”“东征高丽”,最后成为中华门神的故事。通过采访文化馆工作人员,实践队员了解到,尉迟恭传说的主题类型分为生平传说、征战传说、显灵传说以及风物传说,揭示尉迟恭传说所体现的英雄传奇、英雄天注定的民俗文化内涵及人物传说的附会思想。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赏有关尉迟恭生平的壁画。通讯员 李晓蕊 供图
走访当地居民,传承民族文化
实践队员还前往了文化馆附近的居民区,在调查当地居民的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居民都听说过尉迟恭文化这一民间民俗传说。当地一小区的一位老爷爷还热情地向实践队员展示了有关尉迟恭的门神画,画中的尉迟恭手执钢鞭,是封建时代朝臣的模样,白脸长须,头戴乌纱帽,身穿朝服。
图为当地居民向实践队员展示的尉迟恭门神画。通讯员 李晓蕊 供图
在古代门神的辟邪功能是最主要的,辟邪是避除所有的妖魔鬼怪、瘟疫疾病的祸害。尉迟恭、秦琼作为门神至今流传于民间,二神旁边常常贴有“昔为唐朝将,今做镇宅神”等这类型的对联。他们手中持有刀、鞭等兵器,雄赳威武,横眉怒目,妖魔鬼怪都望风披靡。
宣传家乡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在社会实践的具体阶段,实践队员通过走访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调查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并增强对尉迟恭文化的宣传力度。山西朔州当地对于尉迟恭文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也在加深。时下,平鲁以开发门神文化为龙头,建造门神文化展厅,修复古城墙,完善环古城景观,恢复县衙、民居和商铺,建设“民俗风情一条街”,集中展示当地传统工艺、传统戏曲等,并以此为平台,与传统节日庙会相结合,逐步形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门神文化节”。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深刻地领悟到,保护非遗不是一件仅仅宣之于口的事,而是要落到实处,付诸行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年轻一代的文化启蒙和爱国主义教育。这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也是曲阜师范大学学子了解民俗传说的意义与价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81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