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1]
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木偶戏“以物象人”的表演特性,决定了木偶舞台的功能:遮蔽操纵者,分隔观、演区,突出木偶和吸引观众。
传承价值
莆仙木偶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出现于舞台上时,就与民间宗教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城镇乡村,寺、庙、宫、观由信仰而引发了各种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凡有祭祀、节庆和民俗活动都要请木偶戏演出,主要是人员少、花费廉、小型简便,既热闹又实惠,娱神又娱人,深受群众欢迎,因而不断发展繁盛。因此木偶艺术流传的历史,无疑是比莆仙戏早,今还称木偶戏为“戏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83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在泰州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十周年之际,4月17日,“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走进海陵区华港镇刘庄村,开展《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专题宣传活动……
张文逸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4月10日下午,阳光洒在泰州市海陵区东街社区,一场独具特色的普法讲座在此热烈开展。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带着满……
张文逸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近日,泰州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方性法规宣传活动。“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走进凤城河景区、人民公园、梅兰芳公园等地,将《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
小闹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3月25日,“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走进泰州早茶博物馆,开启了一场独具特色的《泰州市标准化条例》普法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将法治与早茶文化巧妙融……
小闹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3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宣传活动在泰州展开。由泰州市“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策划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普法行”活动走进盐税博物馆和兴化古……
小闹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近日,兴化市千垛镇及千垛景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由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精心策划,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的法……
小闹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3月15日,一场旨在深化公众对地方性法规认知、提升法治素养的普法盛宴在泰州客运汽车南站热烈展开。“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精心策划,以《泰州市标准化条例》与……
小闹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在泰州市实验小学,一场以“法治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为主题的普法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3月13日,“法治+乡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深入六年级11班,为学生们带来一……
小闹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