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力治理海洋环境污染、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山东省威海市海洋渔业经济与养殖模式的理解,蓝色引航调研团于1月11日在威海地区开展“海洋渔业碳汇”专项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以线下的方式,对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员姜秦进行访谈。
姜秦以乳山市特色养殖品种——牡蛎为载体,结合乳山市周边的海洋环境,对海洋渔业碳汇做出详细的分析。他指出,属于贝类的牡蛎目前多采用外海离岸浮筏吊笼养殖,这种养殖方法不需要投喂饲料,而是让牡蛎直接将水环境中悬浮的有机物转化为贝壳和牡蛎肉,经牡蛎的吸获而将水体中的碳、氮、磷等物质带出水体,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例如,牡蛎壳中的碳就来自于其所固定的水中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降低温室效应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随后,他向我们介绍了目前基于牡蛎的养殖模式及方案。首先在苗种方面使用三倍体牡蛎,其相对于二倍体牡蛎来说,在夏季可以将更多的能量用于生长,能较高提高产量,同时促进对碳的吸收;其次,制定和推广牡蛎浅海筏式生态疏养、贝藻生态轮养或间养技术,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打造蓝碳经济“乳山示范样板”。最后,姜秦为我们解读了乳山市相关的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他指出,未来,乳山市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招才引智力度,完善修订“海纳英才”计划,引进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院校专家,对海区养殖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牡蛎碳汇数据库,并进一步研究牡蛎成为碳汇交易的可行性和相关机制,促进海洋贝类碳汇交易的实施。
综上对牡蛎碳汇养殖相关的考量,姜秦认为,目前以牡蛎养殖为基础的碳汇渔业还存在诸多的弊端,一是养殖以个体散户为主,缺乏规模化龙头企业;二是牡蛎产品附加值较低,精深加工产品发展不足。另外,由于总体养殖机械化程度偏低,生产效率不高,且仍以传统养殖方式占主导,并不利于碳汇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基于现行养殖方式,在未来规划下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型养殖模式的要求亟待解决。
此次调研活动的开展,帮助团队在以“地方特色生物养殖”为主导的碳汇渔业上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对威海地区海洋经济与碳汇渔业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未来,团队将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更深层次的研究,帮助提出解决基于现行环境下、更加符合经济发展需求、更加利于海洋环境的渔业碳汇模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92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