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红色记忆,了解红色故事,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重庆大学“薪火赓续,再起征程”实践团成员杨海林、古力乃再尔分别于1月9日、1月10日前往自己家乡所在地的红色革命基地开展参观学习的教育实践活动,感悟先辈们的赤诚之心,传承其革命精神,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新时代的青年之责。
实践团成员杨海林前往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一汽”的发展历史、历史文化和管理理念,感受老一辈人的制造与坚守精神。
第一汽车制造厂肩负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任,孕育了我国的汽车发展行业,在我国重工业建设中作用斐然。毛主席提笔写下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与“一汽”的宏伟壮大浑然一体,红旗牌轿车已是目前我国最高规格的礼宾用车,也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象征。中国“一汽”作为历史街区,承载着开拓民族汽车制造工业的老一辈人的不懈坚持与付出,承载着浓厚的情感底蕴,也是老一辈人的精神寄托。那年,他们踏上火车,来到长春,书写奋斗故事;如今,我们走向老街,仔细聆听,那迎难而上、无所畏惧的气魄仍激励着新的中华青年。
实践团成员古力乃再尔前往新疆伊宁市巴彦岱林则徐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缅怀这位心怀国家和民族大义的英雄先辈。林则徐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了这位实践团成员,她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译,无欲则刚”来赞美先生那令人钦佩的胸怀。
手拿大烟形如骷髅的清朝烟民雕塑令人痛心,而林则徐带领伊犁人民开展禁烟行动的雕塑与之形成对比,充满渴望的眼神带我们看到人民对生的希望。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彰显了中华民族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正气。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青年当了解中国的昨日,传承其精神,才能更好担负起今朝建设祖国的责任。
历史长河漫漫,社会更迭浩浩,家乡日新月异,而他们的故事在文字里、在话语中、在一花一木间,代代相传;他们的风骨、执着与济苍生的责任,青年一代也将毅然接下,去建设更美好的祖国,以一片赤诚之心蓬勃向上。
重庆大学“薪火赓续,再起征程”实践团
记者:何琬琪
拍摄:杨海林、古力乃再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92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