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鼓励曲院学子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保护。1月2日至6日,“薪火相传,赓续前行”实践队在潍坊市开展了以“扎根时代沃土,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精神追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
1月2日,部分实践队员对潍坊市杨家埠的木板年画展开调研。实践队员进入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里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博物馆,年画在墙上错落排开,介绍也贴心地附加了英文、韩文、日文版本。实践队员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到,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初期,盛行于清代的乾家年间,至今有600多年历史,是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并且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杨家埠木版年画最鼎盛时期,杨家埠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形成中国民间的三大画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许多杨家埠木版年画被破坏,杨家埠木版年画近乎失传。直到1952年成立了“杨家埠年画改进委员会”,杨家埠木版年画又再次盛行。实践队员采访了潍坊市木版年画技艺传承人杨付涛,了解到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分为四道工序,即朽稿画样、雕刻木版、手工套印、烘货点胭,每道工序都有一套独特技法,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山东半岛上的一支艺术奇葩。并且为了让年画可以得到年轻人的青睐,年画题材每年都会更换一次,新思想、新事物也都会在年画上体现。一位游客表示,年画的价格便宜,还蕴含着美好的祝愿,非常适合展示在家中。
图 1为曲阜师范大学“薪火相传,赓续前行”实践队在实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夏小轩摄。
图 2为曲阜师范大学“薪火相传,赓续前行”实践队在实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夏小轩摄。
1月3日,部分实践队员对潍坊市杨家埠的潍坊风筝展开调研。实践队员进入到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里的杨家埠风筝博物馆,风筝的展示大多按硬翅、软翅、板式、串式、童子式和特技等六大类型分类呈一字排开。展示墙上也详细介绍了杨家埠风筝的艺术特点和历史。2006年,潍坊风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杨家埠就是潍坊风筝的故乡。明朝初期风筝就已经问世,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杨家埠的风筝产业收到极大的打击,而在1987年杨家埠的风筝厂成为中国最大的风筝加工厂。1958年杨家埠风筝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在19个地区进行了销售和放飞,并且吸引了4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参观。杨家埠风筝为了吸引年轻人的关注,紧跟时事,奇思妙想,创新出新型风筝。在2004年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上,风筝版的“神舟五号”问世,轰动世界风筝艺坛。
图 3为曲阜师范大学“薪火相传,赓续前行”实践队在实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夏小轩摄。
图 4为曲阜师范大学“薪火相传,赓续前行”实践队在实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夏小轩摄。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对家乡的传统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中国传统艺术正在逐渐走向国际。但是在实践采访中,实践队员发现仍有许多住在实践地的年轻人对当地的传统艺术并不了解。所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尚未完成,新时代青年人仍需努力。
组稿:王心贝
编辑:温沅润
责编:滕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97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