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3日电(通讯员 秦骁哲)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同时继承、弘扬、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起社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1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薪火相传,赓续前行”实践队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开展了以“走近山东手造莱芜锡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当天,队员们欣赏到了许许多多的锡雕作品,并且目睹了师傅制作锡雕作品的过程。在欣赏的同时,队员们也了解到了莱芜锡雕的历史背景、保护及发扬措施、传承意义及现状。莱芜锡雕又称西关村王家锡雕,是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传统民间雕刻艺术品,同时也是山东省省级文化遗产。锡雕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清时期锡雕在民间已相当盛行。据史料记载,莱芜锡制品第一代传人可以上溯到公元1676年,所做锡制品就已受到朝廷青睐,成为贡品。莱芜制锡艺术在清朝乾隆年间已高度发展,当时从事锡雕加工制作的艺人主要分布在莱城西关、杨庄、寨里一带,而艺术水平较高的首推莱城西关王氏一家。
图 1、2为实践队员拍摄的锡雕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孙雨桐摄。
保护当前,莱芜市政府积极采取系列措施,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与传承:组织专家整理莱芜锡雕艺术发展和传承的脉络资料,制作影像,对工艺进行考察和科学论证,并编写丛书;建立莱芜锡雕珍品陈列馆,利用展会进行全国巡展,扩大莱芜锡雕知名度;与国内知名艺术院校合作,深入挖掘莱芜锡雕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借助工艺作坊和网络宣传平台对外展示莱芜锡雕艺术的传承脉络、文化精神、制作工艺等,以此让更多人了解莱芜锡雕,让锡雕文化走向更大的舞台。同时,搞好莱芜锡雕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热爱莱芜锡雕艺术手工技艺的接班人,壮大队伍,后继有人,把莱芜锡雕艺术这一百年工艺传承下去;将普查所获的资料进行规类、整理、存档、并制作好影像资料,永久保存。
图 3为师傅在制作锡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孙雨桐摄。
莱芜锡雕有着很大的传承意义。传统工艺历经了“人造物”的四大发展时期,即从体验行为到思考行为,再从使用到创造,此过程中包含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理解与感受,同时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莱芜锡雕承载着劳动人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集体记忆,它是民间技艺智慧与审美的体现。
实践队员们也了解到由于莱芜锡雕制作工艺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一件作品制作周期往往长达半个月、一个月,制作一件精品从设计到成型,有的要花费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因此,很难形成规模化批量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市场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很多年青人对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不感兴趣,人员培训录用成了一大问题,从业人员很难招收,再加上这是一门特种工艺,人员培训周期长、投入大,更需要从业人员有热情和天分为基础,莱芜锡雕后继乏人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面对着以上种种状况,抢救、保护莱芜锡雕艺术已是刻不容缓。
通过此次实践,实践队员对莱芜锡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到了莱芜锡雕面临的挑战,这促使实践队员在后期实践中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提出建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97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