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福州大学“福进书院,闻风寻韵”寒假实践队探寻古代书院的风韵

来源: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 作者:郑逸航,王海鑫,陈宥,潘灿坤,陈宏毅,田俊俊,秦子皓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文化似烟火,灿烂且短暂。为延续这转瞬的美丽,教育由此诞生。

众所周知,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民族之兴旺,很大程度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程度。同时,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形成的,正如现代教育多由古代教育衍生,从某种程度上,古代教育造就了现代教育的繁荣,而古代教育的载体,是古代书院。因而,我们实践团队从书院出发,以此为基,探索古代教育模式,进一笔探讨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据了解,清代史料记载福建有400多个书院,福州书院起源较早,唐代开元年间就有“丽正书院”、“集贤书院”出现。清代福州有书院23所。其中鳌峰、凤池、 正谊、致用四所书院,尤享盛名,被誉为“省城四大书院”。我们实践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主要探寻了鳌峰书院和凤池书院。

首先我们走进的是鳌峰书院。

修复重建之后的鳌峰书院

鳌峰书院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 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办,址在鳌峰坊,有学舍120 楹。名声很大,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均有御匾及经书赐授。首任山长(相当于校长) 蔡璧、蔡世远、林枝春、孟超然、陈寿祺等名儒亦曾讲学于此,培养出林则徐、蓝鼎元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书院改为校士馆,今为福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接下来我们探访的是凤池书院。

清代所建凤池书院大门

凤池书院文昌阁门楼

福州一中保存的凤池书院与正谊书院

凤池书院嘉庆二十二年(1817) ,闽浙总督汪志伊、盐法道孙尔准建。原名圣功书院,道光元年(1812) 巡抚颜检以其地处凤池里,易名凤池书院。址在三牧坊(今为福州一中),有讲堂学舍40余间。首任山长赵在田。光绪三十二年(1906)废科举后,书院停办,全部学舍划归“全闽大学堂”使用。1915年1月,福建高等学堂遵照省令改称“福建省立第一中学”。1951年8月定现名“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并沿用至今。现在,凤池书院被追认为福州一中前身。

正谊书院前身是正谊堂书局,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建于清同治五年,原址在福州三坊七巷的黄巷,后经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建,于东街启建。该书院先后培养了叶大焯、陈宝琛、林纾、陈衍、吴曾祺等一批英杰才俊,成为享誉八闽的清代福建四大书院之一。书院旧址门额上有一块青石阴刻横匾,上书“正谊书院”四个大字,是当时闽籍书法家、郑孝胥叔公郑世恭题写。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朝廷明令“废除科举,广设学堂”、“改书院、办学堂”的改革措施,从此福州各书院也就逐渐转为办学堂讲授新学。自此,书院全部消亡。1913年福建图书馆迁入,2009年重修,目前,正谊书院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东街省图书馆旧址。

通过对这两所书院的探寻,我们认识到古代教育模式有以下主要特征:德育为先,重视品德培养;兼容并包,鼓励学术交流;启发诱导,讲究教学方法。从德育为先,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教育也在将品德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兼容并包,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代教育融汇东西方的精华,多方面促进学生发展;从启发诱导,我们可以发现现代教育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鼓舞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本次探寻,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代教育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了其对现代教育的指导意义。我们不仅认识到了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差异所在,更学习到了两者之间有许多的共同点。

文化的传承本身不易,点点星火汇聚,虽不会一直燃烧,但终会在历史长卷上留下逼逼墨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1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经管学院开展新生破冰活动

为增进大一新生之间的了解,加强新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对彼此的认识,强化团体意识,淮阴师范学院交通路校区经管学院于2020年10月12日至10月17日,开展了新生破冰行动。经管学院全体…… 王怡惠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以心迎新—经管学院首日迎新工作顺利完成

2020年9月12日,天朗气清。为了2020届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淮阴师范学院遍结条幅,张贴标识,志愿者与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充盈校园。出于疫情期间的学生安全考虑,家长并不能像往年一样和新生相…… 张志豪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以心迎新——经管学院首日迎新工作顺利完成

2020年9月12日,天朗气清。为了2020届迎接新生的准备工作,淮阴师范学院遍结条幅,张贴标识,志愿者与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充盈校园。出于疫情期间的学生安全考虑,家长并不能像往年一样和新生相…… 张志豪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将青春之力献礼二十大
党的二十大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因此,…
感悟红色人生,传承红色故事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砥砺前行队的各位成员在家乡进行了宣传红色人物,传扬红色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思考当下人生意义。提到“红色”一词,许多人会想到中国红,想到五星…
汇聚思想共识,凝聚奋进力量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
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我们迎来了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这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
乡村文化振兴 大美黄河
山东省滨州市为黄河入海的必经地,被誉为“渤海雄邦”。为了解滨州市黄河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情况,2023年1月1日,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真的六”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服务团一行6人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黄河…
“兴乡”调研团线下探访临沂市代村
“兴乡”调研团线下探访临沂市代村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的号召,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生力量,1月15日,山东大学(威海)“兴乡”调研团成员李宗阳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镇代村开展线下调研活动,并围…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肩负起传承黄河精神的重任
为追溯黄河文化之源,感受新时代下黄河流域治理取得的成就,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保卫黄河家乡行”实践团队第二站参观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的黄河文化馆,近距离感受黄河文化。黄河文化馆以“志说黄河…
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
总书记强调,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保卫黄河家乡行”实践团队第一站就来到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情暖童心关爱成长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少年又因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处于敏感多变的青春期,使得他们有时会处于异常的情绪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少年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
亲身感受黄河魅力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5日电(通讯员宋姝一)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就是我国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