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期之始,我决定选择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滨州剪纸作为社会实践的研究内容。也借此机会有幸与非遗滨州剪纸传承人蔺飞飞交流采访。当与非遗面对面时,我才发现我们了解的或者说从书本上知晓的还远远不够。
正如《非遗里的中国》里主持人撒贝宁所说,非遗最重要的不是东西,而是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非遗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精神,是我们坚持传承非遗的关键所在,也是非遗的精髓所在。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梅云婷 供图
而对于蔺飞飞,这份传承既是传承过去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更是守护她的童年珍贵回忆。
小时候的她用玉米须编麻花辫,剪掉新袜子的花边给娃娃做裙子,坐在小马扎上仰头看红色的纸屑从奶奶的剪刀起落间飘下……满墙的红色剪纸是属于她的美好的回忆。滨州日报融媒体的一期视频曾记,剪纸是这个滨州姑娘寻找童心的方式。
年幼时的耳濡目染,奶奶家甚至是烧炉子的废纸也是剪纸的样稿,使得蔺飞飞从小便对剪纸有特殊的情感,向往像奶奶一样剪出好看的图样。而蔺飞飞意识到手中的作品也可以转变为对滨州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宣传、传播途径,也是因为小时候跟随奶奶参加过许多院校展览。那时候的她懵懂着看着讲台下的观众,听到奶奶被问是怎么走入这一行业,又是怎样坚持这么多年等等。经年累月,许多问题和相关观念的答案已经深刻在她脑海中,也融进了她日后站在各种各样的平台上介绍滨州剪纸和她那剪纸梦的每一句话中。
蔺飞飞说他们这一群年轻的传承人戏称自己为手艺人也是守艺人。纯粹的手工艺人从老一辈那里把手艺技巧和精神文化传来,在往后岁月中,同寂寞坚守着一份手艺,也是坚守着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珍贵回忆与感情。
图为非遗滨州剪纸学员展示作品并进行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梅云婷 供图
艺术与文化在城乡间循环往来的过程中,传统民间手工艺生产和工匠手艺人是连接乡村与城市文化的桥梁,也是城乡民众间情感交流的纽带。手工艺逐渐成为城市人与农村人跨越经济差距、文化认知差距仍然能够互相了解的方式和共同话题。
在工业化冲击下,传统工艺的发展也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社会环境。工业化生产对手工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传统手艺生产效率低,创新与销售滞后,经济效益低下。而面对手工艺的被挤占市场的现象,蔺飞飞保有中立态度,不反对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人类社会是大有利的,且手工艺品的价值所在便是纯天然的,不完美、允许有瑕疵的。在剪纸作品中更是体现在刀痕纹路图案间,与工业制品尤其不同。方块楼里的人们也越来越多的愿意在这样的形式中体会一份独属于自己的精神桃花源。因此无论工业发展的方向如何,手工艺品的制作与文化的传承仍是部分人所向往的。
同一个剪纸,南北风格就大有不同,北风粗犷,南方精致。剪纸使用的场所,代表含义也不尽相同。可见相同的手工艺品在不同人心中的意义与代表是不同的,只有营造好集体记忆才能使更多人能够接受我们所传递的信息和精神感情。在城乡关系结构变革中手工艺被赋予深厚的乡愁意义,作为极有价值的集体记忆获得了新的文化市场。
通过剪纸这样的形式与节日、民俗、文化互动,可以使得、民间手工艺品更加有温度,有内涵。像是滨州的其他非遗无论黄河泥塑还是大鼓等等,能被评级定档有所品味的,都是经过时间历史和岁月沉淀的文化精髓。
我们在一份份手工艺品中回想美好的童年记忆,在手工艺的制作中深刻体会亲人的教诲与嘱咐。人们在长大后必须面临的快节奏生活中,站在手工艺作品面前,用一回头的犹豫按下奔波的暂停键,打开沉重的回忆,叹一句乡愁。
而在深入了解这一切时,我最惊讶的是滨州剪纸这一手工艺的学习占比大、时间长学习群体竟然不是学生,而是宝妈们。宝妈们学习一项手工艺可以使她们在繁重的家务与无止休重复的生活中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价值,更多的还可以边顾家边用手工艺成品补贴家用。不少宝妈在家剪纸学习的过程中也影响到孩子们,用好奇心吸引孩子们去学习和实践,这成为滨州剪纸传播的一种方式。
图为非遗剪纸吸引不同年龄段人群学习讨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梅云婷 供图
现在各类非遗网站、非遗传承人公众号、非遗 App 都在开展非遗内容传播和文化传承服务,互联网+非遗和新媒体介入的传播模式使得公众汲取非遗知识的门槛和成本大大降低,现在公众参与非遗内容和文化创造的互动和交流变得普遍。常见的是与地区的宣传以及文旅景区相结合。新时代催生新业态萌发,现在的非遗手工艺已不只是工艺品,还有许多衍生产品,文创产品,文化产业链等。借助媒体,剪纸传播不再仅仅再只是纸,更多的还有剪纸的符号和意义。今年疫情后创新的山东大集就是很好的融合,滨州近十项非遗传统(芝麻酥糖泥塑剪纸等),与十三项优质产品展销在山东大集以更加丰富多彩接地气的形式展现给更多人,将非遗文化广泛地传播。
但方向与前景大好的同时,非遗手工艺的持续发展还是有所碰壁。非遗技艺的传承人普遍埋头技艺学习,手中技艺扎实。但面对现在销售传播互联网一手抓的现状,他们却犯了难。网站程序,直播带货不是他们一时半刻可以快速熟悉的。即使有技术人员,也因为没有足够了解手工艺而不能很好的对接。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学习能力强,且对非遗手工艺了解颇多、十分热爱的青年有力群体是现在非遗手艺传承的迫切需求。
图为传承人蔺飞飞展示滨州剪纸中的锯齿纹。蔺飞飞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梅云婷 供图
蔺飞飞作为少数党派民进党成员待人亲切、仁心博爱。她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尤其是动手实践,亲身体会方面。她多次将非遗带进校园,让孩子们自己创作。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聚焦社会问题。在她的学员中有全职妈妈,有单亲妈妈,女性创业者,残疾人等。她们作为社会的边缘弱势群体,数量可观,却很少能有所展现。通过学习和传承非遗手工艺,她们在不同的位置实现着自己的价值,更是直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非遗文化与精神无疑是高尚且珍贵的,但非遗手工艺品的滞销和互联网渠道的门槛让非遗手工艺产业经济效益较弱。不少人面对柴米油盐,想要放下手中的理想。对此,我认为现在的我们就是未来的历史,我们为非遗文化传承所做出的努力和非遗手工艺人们的故事将书写新的非遗的文化与精神——而这正是非遗超越物质的文化灵魂。
最后,愿以此篇让更多人关注非遗,了解非遗,为非遗传承发声,发力,发光!
通讯员 梅云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3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