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民间非遗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并为手工技艺的弘扬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2023年1月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古韵遗艺调研团共14人,于聊城,菏泽,青岛,郴州等多市,顺应新时代要求,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手工主题,从民间手工的种类,民间手工的历史,民间手工的保护与传承等多个方面,展开社会实践调研。
实践出真知,切实感受栖凤渡鱼粉发展现状
作为古韵遗艺调研团的一名队员,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于民间手工技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感悟颇深亦收获良多。在了解了民间手工技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我就开始进入具体实践阶段,走进民间手工技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我们家乡郴州市的非遗美食——栖凤渡鱼粉。对于离家在外的人来说,总有一道美食承载着家乡的味道。对于湖南郴州人来说,这道美食就是一碗混合着鱼香和辛辣味的栖凤渡鱼粉。
在栖凤渡镇鱼粉基地,掌勺的是现年七十多岁的吴安英奶奶。作为栖凤渡鱼粉的第三代传承人,自幼跟随母亲学习鱼粉制作,研究传统制粉,熬汤60多年,亲手煮过的鱼粉超过四百万碗。干粉在沸水中烫多久捞出,吴奶奶心中有数。抄粉入碗后拿起手边大勺从汤底中舀出鱼肉和鱼汤,滴上当地特有豆油,一碗鱼粉就制成了。
米粉,鱼肉,豆油三者的取材就在本地河里田间,此刻再次于碗中交汇,迸发出浓浓乡味。鱼粉不是鱼和粉简单的混合,让鱼与红汤融为一体,做到辣而不躁,鲜而不腥最考验制作者的功底。吴安英奶奶告诉实践队员,汤底就是鱼粉的灵魂,所以每天她都会捕捞新鲜的河鱼现杀现做。
图为实践队员所购的鱼粉。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杨康 摄
反思察问题,仔细思考栖凤渡鱼粉发展问题
从这次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对于像栖凤渡鱼粉一样的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可谓是迫在眉睫,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被机械制造替代,而无法替代的手工业,因为难度高成本高,流失了大量的劳动者和传承者,使得工商业和机械制造逐步对手工业进行取代。新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新思想新文化如火如茶,快节奏的发展使人们的关注点逐渐离开民间手工技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民间手工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而言,其自身的脆弱性,也使对民间手工技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格外重要。还有关注群体多为老一辈,传承人也逐渐老龄化。随着老年人逐渐减少,渐渐对民间手工技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造成影响。
图为吴安英奶奶在门店熬制鱼粉汤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杨康 摄
右手掌磨,左手放米,虽然在现在的米粉制作中已经大规模地引入机器,但传承人吴安英在栖凤渡鱼粉基地,每次演示鱼粉制作和邀请市民体验时,仍然坚持使用手推磨,保存好鱼粉制作的原味是吴奶奶一直的追求。
感悟获新知,勇于保护与传承匠人之精神
在这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都受益匪浅。首先是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加强了自身的实践技巧与能力,同时通过访谈与发放调查问卷加强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得更加外向。并且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课本上的知识不光要进行学习,更要通过脚踏实地的方式去真正践行出来。就像我们这次进行的民间手工技艺的实践,让我对于栖凤渡鱼粉更加了解,清楚了其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调研团发挥的宣传等作用继续加强对于民间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4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