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文学形式,寄托着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向往以及美好祝愿。为感受春联的独特魅力,2023年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燃习俗之薪,延传承火炬”实践队队员前往当地书法班学习写春联,感受笔墨纸砚中的年味。
春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对子、桃符等,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队员与书法班的老师简述来意后便开始了学习,老师向队员讲解毛笔的基本技法,随后大笔一挥,红色的宣纸上便多了一个挥洒自如的“福”字,彰显平安吉祥。
讲解演示环节结束后,春联的书写环节正式开始。实践队员也在书法家的指导下学写春联,将真诚的祝愿付诸笔尖,汇于红字,笔墨之间尽显浓浓年味。虽然字体没有老师力透纸背,但却融入了队员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
春联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早从周代开始,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后来桃符又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到唐朝以后,又在红纸上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在宋代时,春联还是称为桃符,桃符真正称为春联,是在明代。经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倡导,贴春联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民俗。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新年贴春联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贴春联也可以说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队员通过网上查询资料还了解到,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春联也渐渐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春联的风俗。
那一幅幅喜庆的春联,是大家渴望日子能够过得红红火火的体现,这也正是春节的本意。
撰稿人:张嘉怡
“燃习俗之薪,延传承火炬”实践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5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