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的凿石声,声声回荡在历史文化长河中,回响了众多个日夜,撰写下儒学经典、人物传记、文学史实。众多书法石碑汇聚一处,用无数不朽的石头,倾诉着曾经发生的天命和周遭、物事与人心。帝王的大志,将相的风骨,名士的用心,还有普通人的悲喜。这些光阴投注,还好并未归于尘土。千年石语,吐露着古人对传承的最大努力。但是谁写了它们、刻了它们,甚至是救了它们呢。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寻找齐鲁文物的法治光影”社会实践队成员走进泰安岱庙东御座,寻访《青帝广生帝君赞碑》石碑中的文物光影。
走访过程中队员了解到,《青帝广生帝君赞碑》原立山东泰山西南麓青帝观内,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毁,形制无考。民国初年,山东肥城人葛延瑛(1857—1928,字云庵)将觅得的数块残石拚为一碑,空处以砖石填充,得碑高275厘米,宽114厘米。碑阳存篆额“青帝广帝之”4行5字,碑身存48字,御制御书。碑阴祝文存23字。
岱庙中的宣传简介中记载到:传说青帝位于东方,主万物发生,故祀于泰山。宋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宋真宗封禅泰山,加封青帝为广生帝君,并撰刻碑记,赞颂青帝“节彼岱宗,奠兹东土,生育之地,灵仙之府”。
原碑文为:“青帝广生帝君赞之碑,御制御书并篆额。若夫典治乔岳,表正灵祗。司生发于东方,佐聪明于上帝。宜乎名冠仙籍,德被蒸民,飨祀典于萧芗,镂徽称于金石者也。属以虔修封礼,恭答神休,荐显号以致诚,述斯文而颂美。赞曰:节彼岱宗,奠兹东土,生育之地,灵仙之府。爰有高真,允司明命,至神不测,虔诚斯应。茂实克昭,储祥是系,式奉嘉名,用伸精意。大中祥符元年十月二十七日,御书院模勒刻石。”
通过走访,队友们认识到碑刻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应当被重视保护起来。从宋代开始,《青帝广生帝君赞碑》作为迎客第一碑,一直保存在这个地方。并以宋朝为原点,历经元明清至今,为中华文明留下了一条没有断绝的文脉。从石碑被篆刻竖立的第一天,石碑就在践行着现代博物馆的职责,对文物进行征集、保护、陈列和研究,向公众提供知识和文化。几百多年从未停止,直到今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6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