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中国传统的食品之一,流传了两千多年,其营养价值高、食用方便、好吃味美、价格经济实惠,深受老百姓的喜欢。2023年1月17日,也即农历腊月二十六,当天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的居民都有做豆腐的习俗,鲁地拾遗队队员纪庆杉来至当地居民家中了解豆腐的制作工艺。
上午九时,队员来至当地居民张大爷家中,张大爷正将浸泡了一整天的黄豆滤过水备用。浸泡黄豆,一般要一整天。磨豆子,石磨或者机器,机器可以自带过滤器,把生豆浆和豆渣分离。磨出来的豆渣和豆浆通过纱布过滤,分离出豆浆,豆渣可以制成豆渣饼。豆浆放锅里煮,同时将结晶卤块溶于水得到卤水,用这个卤水作为制豆腐的凝固剂。张大爷告诉实践队员,制作豆腐用的卤水分两种,第一种卤水,又称盐卤或苦卤。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水。再经过蒸发冷却后析出混合结晶,称为卤块。北方比较常用此方法制作豆腐。而第二种卤水在南方制豆腐时比较常用,实际上就是石膏水。先是用生石膏,放火炉里烧一烧,让它失水变成熟石膏,再将熟石膏碾碎成粉末,再将粉末溶于水里,就成了卤水。
等到烧开了豆浆,张大爷把热的豆浆取出来放入容器,用勺子舀满卤水边倒入边搅拌。等待豆腐花的形成,乳白色的豆浆变成了豆腐花和清水。然后把豆腐花倒入木箱中定型,木箱里面用纱布包裹豆腐,上面盖上盖子,用重物压实,一段时间后,豆腐就成型了。
队员查阅资料还了解到,据传豆腐为汉代淮南王刘安所创,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他的随从比丘尼,把制作豆腐的技术传给了日本人民。日本的豆腐业至今仍视鉴真为“开山鼻祖”,还把豆腐称为“唐腐”。并且豆腐及其豆制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五代陶谷在《清异录》中称吃豆腐为“小宰羊”。另外古人对豆腐还有“十德”之说:“水者,柔德;干者,刚德;无处无之,广德;水土不服,食之即愈,和德;一钱可买,俭德;徽州一两一碗,贵德;食乳有补,厚德;可去垢,清德;投之污则不成,圣德;建宁槽者,隐德。”
豆腐四时皆宜,古往今来,用豆腐制作的名菜,多得不可胜记。例如宋代的“东坡豆腐”、“雪霞羹”非常有名。各地的人们将豆腐配合着当地特色的食材制作佳肴,形成了不同的传统美食文化,并在世代的传承中不断改进发展,拥有了更多新颖的美食烹饪方式。随时代的发展,豆腐的制作工艺也在向机械化方向迈进,但是许多居民还是坚持每年年底自家做豆腐,分给亲戚朋友、邻里邻居。
年底做豆腐不仅是制作手艺的传承,也是民间形成的独特风俗,体现着家庭之间的关心与惦念,每一份传统文化背后都蕴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和质朴情感。时至今日豆腐制作工艺的受众也越加倾向年轻人,相信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会在新时代重新绽放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09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