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优化解决措施,促进乡村法治建设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 作者:矛盾体

中国乡村法治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中国的乡村法治虽已在特有的国情下逐渐形成体系,但面临不断的改革和发展进程、全国法治如火如荼的推进、乡村社会转型等一系列巨大变迁,乡村法治建设依然是有诸多困难。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入乡问法社会实践队队员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乡村法治建设中乡村居民缺乏主体地位。乡村法治建设离不开主体。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已在我国宪法中得到了明确。因此,乡村法治建设的主体即为广大村民群众。村民作为乡村法治建设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推动乡村法治化的发展进程。但是不,在实际中,村民是被管理者,很难发挥法治主体的作用。村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和对法律的接受程度以及法治行为的能力决定了村民法治主体的影响力。 从当前乡村法治建设的现状来看,村民这一法治主体的影响力与作用不足,在法治化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由于基层法治宣传人员对法律的理解不够彻底,对普法工作的意义了解不足工作,不够主动积极所,采取的宣传方法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的贴合性较差 ;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根据当地风土人情实现宣传活动的进一步创新,致使本该在乡村法治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广大村民群体,由于文化程度、法治观念等方面的局限无法实现自身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对执法机关的监督权。

其次就是,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不完善。基层政权组织中执法司法人员的传统落后观念根深蒂固,并且人员分工责任经常混淆。民主法治观念和意识缺失,在现代化乡村民主法治的建设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导致乡村中长期处于命令顺从式的管理方法,部分基层干部对自己的定位认识不清,管理乡村的方式仍然利用权力制约。基础组织体系的核心——民主选举部分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选举结果的公开、公平性较差。在组成基层组织之后,权力出现被架空的情况,导致基层自治组织的影响力不足。

因此在乡村基层法治化建设中,行政执法司法人员应突出村民对于法治化进程的推动作用,鼓励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基层选举与组织建设中。通过法治教育、执法人员培训等活动,转变在各乡村的执法人员中 “将村民视为被管理者” 的观念,在其制定相关的村规民约时以民意为前提,强化村民的主体地位。此外,在法治建设中注重提高普法宣传工作的质量,在工作中创新普法教育方式,挖掘本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将普法知识融入民间歌谣,以此弘扬法律文化,让法治文化更加贴合村民的生活。同时,村民道德法治观念的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在乡村法治建设中构建良好的法律秩序。而村民道德法治观念的加强必然离不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只有对其合理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重构乡土地方道德,以村民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推动地方法治建设的发展,以此突出乡村居民在地方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12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汇聚精神之力以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 情系三农调研队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摘掉农民贫困帽以助力乡村新生活

中国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后,乡村振兴成为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而助力乡村振兴,聚焦“精神贫困”问题的解决则是重中之重。探讨农民精神贫困问题和化解路径,对于提高农民…… 情系三农调研队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富农民口袋,更要补足农民精神之钙

在当今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的物质贫困问题基本已经得到解决,然而广大农民依然存在着精神贫困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解决农民精神贫…… 情系三农调研队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以解决农村精神贫困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向来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8年的连续奋斗攻坚,我国已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成就,但对农民思…… Souliko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做好农村精神扶贫以打好脱贫攻坚战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扶贫措施的落实过程中,部分农村出现了部分群众“扶不起”,“不愿脱贫”等问题。有的…… 情系三农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提升农民精神思想觉悟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度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许多农民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务工、定居,致使部分土地闲置甚至撂荒,严重影响粮食生产,阻碍农村发展,当地合作社推出的土地托管模式,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而很…… 情系三农调研队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扶贫要富脑袋

摆脱精神贫困,助力乡村振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贫困人口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目前,国家在农村扶贫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农村贫闲户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情系三农调研队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打破农民精神桎梏以助力推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这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 情系三农调研队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繁樱似锦芳华绽,义务导游递温情

近期,一年一度的“樱花节”如约而至,湖南科技大学樱花园迎来客流高峰。湖南科技大学魅力旅游协会,商学院社团管理部联合举…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西部计划线上培训活动

为增进学生对西部计划政策的了解,提升西部计划笔面试通过率,4月7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于线上开展西部计划培训活动。此…

商学院开展“影像志愿 艺路生光”志愿活动

(通讯员何松成)4月8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携手谢子龙摄影艺术馆,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影像志愿艺路生光”的志…

“回炉旧物,新品再创”DIY制作大赛圆满成功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垃圾产出,激发参与者的创意与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将绿色…

湖南师范大学马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试讲活动

实习队队员邓姝涵试讲实习队队员周晨试讲(通讯员向宇陈晗汤雅芸)4月7日下午,为帮助队员优化教学设计,提前适应课堂教学氛…

最新发布

县乡村振兴发展(13)
为了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践悟二十大,踔厉奋进新征程寒假社会实践队进行了资料收集工作,通过资料收集,实践队成员了解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及其重要性。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县乡村振兴发展(12)
为了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践悟二十大,踔厉奋进新征程寒假社会实践队进行了资料收集工作,通过资料收集,实践队成员了解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及其重要性。实施百名能人带动增收工程。建强人才队…
自动化4班、电信院青志协“感恩学子林维护”志愿活动
为了加强班级凝聚力及劳动教育,21级自动化4班与电信院青志协与2022年11月10日14:00联合举办“感恩学子林日常清扫”志愿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21级自动化4班班长与电信院青志协部长便制定了详细的志愿活动计划。…
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忆红筑梦团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忆红筑梦团开展红色教育活动2023年2月8日,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2122103033团支部忆红筑梦团一行组成实践团体,在江苏省镇江市新四军韦岗抗战纪念馆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此次活动…
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提升乡村主体法律意识
为探寻农村法治所存在的问题,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入乡问法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来到了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进行调查,经调查,队员们发现当前的中国在法治建设中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乡村法治建设中…
探寻孔子文化的法治色彩
2023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寻找齐鲁文物的法治光影”实践队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来到了山东省济宁市孔子博物馆。实践队队员了解到,孔子博物馆基本陈列为《大哉孔子》展,展厅面积1.1万平方米,展线2065米。展览…
观孔子博物馆,寻文物法治光影
2023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队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来到了山东省济宁市孔子博物馆。孔子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孔子,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重要文化措施。博物馆位于曲阜市孔…
深化家校沟通,落实落地“双减”——曲阜师范大学“法亦有情,爱入家庭”实践队
继“双减”政策出台后,《家庭教育促进法》又颁布实施。教育不再只是学校的事,新的教育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而全社会的教育焦虑似乎有增无减。观念和行为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事情还需不断探索。据…
落实家庭教育,助力健康育儿 ——曲阜师范大学“法亦有情,爱入家庭”实践队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从立法层面解决家长“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但如何推动家庭教育促进…
牢记家庭教育法,拥护孩子童年梦——曲阜师范大学“法亦有情,爱入家庭”实践队
世界各国还没有出现专门的“家庭教育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把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当做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美国、德国等国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或成立“家庭问题委员会”等形式,建立了完备的家庭教育体系,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