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家埠有一句俗语:“有钱没钱买画过年。”随着春节的到来,购买木版年画的人越来越多。2023年1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寒假实践队队员王铭雅,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进行社会实践,来至杨家埠民族文化大观园观察学习并展开问卷调查,了解木版年画的非遗历史与现状。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明代隆庆二年后,杨家埠年画艺人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等画店,并以画绘刻工丽缜密,古朴雅拙著称。当时年画题材比较少,主要以迎合民间迷信信仰所刻印神像年画为主,如《灶王》、《门神》、《玉皇》等。这些题材来源于宗教或者小说、戏曲人物场景等。到了清代前期,有些艺人不再拘于古法,开始创新,开始多以戏曲故事与公案小说为题材。随着绘刻技术更加精巧,年画品质和品种都增加很多,杨家埠木版年画自此开始兴盛。直至咸丰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当地出现了多达百家的画店和画种上千的盛况,年画人才辈出,杨家埠木版年画远销半个中国。
杨家埠木版年画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线条精准,它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每当家家户户在门窗、墙壁上贴上年画,祈求来年家宅平安、风调雨顺,喜庆祥和的年味儿扑面而来。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
现如今,这一优秀的非遗文化项目也在蓬勃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基础上,年画纳入全新的时代元素,更加迎合年轻人的审美,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朴喜庆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迎来了挑战。“过去,年画是家家户户张贴的必需品,每逢过年都要买,比如灶王爷,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贴。现在了解年画、亲近年画的人少了。”在寒亭区的中国年画博物馆吴安军介绍道,“这也正常,社会在变化,像贴年画这种古老的‘节日仪式感’,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淡化。”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现状,社会实践队队员王铭雅采访了几位其他游客,大家纷纷表示:现在杨家埠年画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从作品创意风格、造型色彩、思想寓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使得作品更加具有人文色彩和时代气息,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此外,辞旧迎新之际,游戏《和平精英》也与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启了一场跨界联动。以游戏为载体,搭载起年画和年青群体的桥梁,为年轻人带来更深层次的非遗文化体验,实现了传承的破圈。
实践队员通过本次参观,充分地了解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历史及现状,深刻地体会了传统文化为适应现代化社会而进行的改变。作为青年人,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应该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使其更具竞争力,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撰稿者:王铭雅
2023年1月25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19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