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中作为民间瑰宝的剪纸更是反映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蕴藏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此,曲阜师范大学鲁地拾遗队成员于2023年1月25日在潍坊对非遗文化剪纸进行探索和学习体验的活动。
中国历史绵延悠久,非遗是在其中经历浪沙淘洗后愈发璀璨的珍珠,捡拾起剪纸这颗珍珠,透过纹理,触摸尘封在背后的那段历史。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氛围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通过对剪纸的背景知识学习,我了解到了在2006年5月时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在2009年中国剪纸项目更是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我看着冬日柔软的阳光透过玻璃窗上的剪纸时,正红色的剪纸与不染一丝白尘的蓝天交相映衬,不禁引起了我学习剪纸的热情。记得初次接触剪纸,是外婆过年剪窗花的时候,只记得那时红纸在剪裁下犹如雕刻一朵未知的花朵,在外婆的手指上不知不觉转动的瞬间,倏地绽放了。每每谈起“剪纸”二字,那些红彤彤的团花和偌大的“福”必定浮现眼前,更深入的了解剪纸后,才发现剪纸不只是有我们常规印象中的窗花、过门钱一类的艺术作品,其实剪纸更多的是根植于对生活的理解和创造中,不拘泥于时空和透视的限制,比如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葫芦娃》也是剪纸艺术,是民间艺术与影视艺术的成功融合,除此之外还有好多动画片也是采取了此种方式,成为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学习剪纸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不论是剪刀的选择还是纸张的选择,都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只看视频时,觉得剪纸是个比较容易操作的过程,所以拿起身边现有的材料和工具依照视频开始裁剪了,可是最后的成品可想而知是不理想的,在多次尝试后还是达不到视频里最后的效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为此,我特意询问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密剪纸艺人齐秀花老师。通过与老师的连线才知道,原来从剪纸工具到剪纸材料的选取都需要经过慎重得考虑:剪刀要选择轻巧、灵活、锋利的,这样,剪出的作品才不显粗糙;纸张以红纸或其它光泽为好,质地薄的纸为宜。如果想要剪出好的作品,则要根据造型,先决定纸张的折叠,一定要折得整齐、严实,并要压平。初学剪纸者可先将花纹画上,然后根据画上的笔印剪。以后有经验了,便可随折随剪。花样可不拘一格,但是不宜总使用直线型的,应多采用些曲条纹,因为曲条纹往往耐看,富有流动感。在剪的过程中,手对纸的转动和剪的方向要配合好,这样,剪出的纹路才清晰连贯。随即,我按照老师给出的指导建议购买了相应的剪刀和纸张,再一次进行实践,作品终于接近视频里的效果了。
虽然学习实践至此我已经能够掌握剪纸的基本要领了,但总是感觉作品中缺乏灵动与协调之美。为此,我又查询观看了齐秀花老师早年的剪纸记录视频,发现老师在剪纸过程中并没有像我在剪纸过程中那样慌乱和枯燥的感觉,而是有一种静谧温暖的感觉。这其中不乏对剪纸技艺的熟练,更包含着老师对待剪纸这项艺术的态度。在剪纸艺术家的眼里,剪纸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修行和信仰。当潜下心来,仔细描绘、反复修改,耐住寂寞与沉默,手执剪刀与纸,耳闻它们之间相互切割的细微声音,看见心中所想逐渐在手中成型,会感受到一种触摸生活美好的能力。正是那些鲜活生动的故事和美好的祈愿让剪纸充满活力和魅力,任何时代社会场景都可以通过剪纸艺术表现出来,剪纸的魅力就埋藏在此。我想在今后继续探索剪纸的过程中,可以打磨出这种耐性和韧性。
剪纸之所以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不仅是因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更在于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展现美好生活的能力,千年的文化底蕴在纸和剪刀中绵延至今,凝聚起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自信。一把剪刀,仿佛成就了一段人生奇缘,凝望那张纸,是专注带来的认真、热情和深刻,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仿佛都能展露在手中,穿透历史的力量在此积聚。这就是我选择学习体验剪纸艺术的原因,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剪纸体验领悟到剪纸的魅力,感悟到剪纸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6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