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12日电(通讯员 胡双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响应国家号召,了解潍坊风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方法路径,曲阜师范大学“见微知著”实践队于1月11日前往杨家埠风筝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实地参观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竖方 供图
鸢都潍坊,纸花如雪入云端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潍坊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潍坊风筝的造型模仿的自然事物、社会生活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都寄托着“吉祥”和“吉庆”,兴趣和理想。绚丽多彩的颜色,与其说是所模仿事物的标志,毋宁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杨家埠潍坊风筝的故乡,是民俗传统的文化精品。实践队员实地参观调研杨家埠风筝博物馆,在这里,汇集着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风筝瑰宝。风筝的画面构图饱满,线条简练,气韵生动,栩栩如生,极富装饰意味,具有强烈的远视效果。“杨家埠风筝画面鲜明,源于年画。在制作方面扎绘并重,工艺精巧。框架扎制平整,画工细致考究。其特点以年画的艺术为根基,手绘点染,洒金点银,画龙点睛,微风即起,放飞高而平稳。真正做到了‘飞到天上是风筝,挂在墙上是年画’“负责人介绍到。
图为博物馆陈列的各式风筝工艺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竖方 供图
守正创新,传统科技相融合
实践队员与负责人交流了解到,“目前,潍坊风筝多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两种方式制作。传统工艺制作的风筝精精致美观,一针一线韵情思,是礼品赠送的不二选择;现代技术制作的风筝结实耐用,更适于日常放飞玩耍。”坚守传统与发展壮大,看似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传承人杨红卫选择刀刃向内,苦练内功,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当杨红卫和家人在风筝作坊里一针一线制作传统风筝的时候,鸢都湖边上的潍坊凯旋风筝制造有限公司却是另一番忙碌景象。车间里,缝纫机、自动断布机等设备整齐排列。轰鸣的机器,忙碌的身影,让人很难与风筝制作联系在一起。凯旋风筝原先是一个小作坊,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大和产品订单的增加,他们充分利用潍坊作为“世界风筝都”的独特优势和资源,让产品走出国门。乘着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东风,凯旋风筝率先与国际接轨,成为风筝产业的领头羊。
图为实践队员与负责人沟通交流,了解风筝发展现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肖秀彤 供图
不管是坚守一隅的手工作坊,还是乘风破浪的现代工厂,它们都是潍坊风筝产业发展的一个个缩影。从竹条、宣纸、酒精灯,到碳素杆、喷绘布;从硬翅、软翅、串式等六大类传统风筝,到软体、冲浪、特技等现代风筝,潍坊风筝走过千年岁月,也见证了时代变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产业化发展大潮,是坚守传统“手造”技艺,还是做一个时代弄潮儿,成为每个风筝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选择。在传承中坚守初心,在拼搏中开拓进取,在除旧布新过程中做好融合,潍坊风筝传承者在守正创新中让千年风筝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抓机遇补短板,实现跨越促发展
从一种娱乐手段,到一个文化产业,潍坊风筝在生产方式、花色品种、销售渠道等都经历了一场深刻变革。潍坊风筝这一老传统艺术,通过新的艺术内容呈现,借助新的平台传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了让潍坊享誉海内外的文化符号,也为潍坊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注入了新的力量。
坊子工业发展区王家庄子村最早因生产各种竹制品在潍坊小有名气,随着风筝会的举办,该村抓住机遇陆续开始接单加工风筝,并不断更新生产市场需求的各类品种,在传统风筝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了外形多样和独特的现代风筝,借助网络平台,逐渐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
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但风筝产业链条中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视。比如: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风筝产业生产集聚区;整合线上线下,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加强创新研发,扩大精品传统风筝、现代风筝、动力风筝和冲浪风筝等高端优质风筝生产规模等。目前,在潍坊国际风筝会综合服务中心牵头协调下,正一个一个地攻克这些“碉堡”。今天的短板,就是明天的增长点。潍坊风筝产业正厉兵秣马、蓄势待发,必将迎来新的腾飞。
,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6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