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寒假行:精工出巧物,飞针绣非遗。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见微知著实践队

中国青年网青岛市1月5日电(通讯员 赵华宇)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探索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新路径,曲阜师范大学“见微知著”实践队于1月4日前往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活动,探寻当地国家级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即墨花边”。

图为见微知著实践队员在即墨花边博物馆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一针一线绣出金

走进园区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宛如浮雕的手工编织花边作品。茶杯垫、沙发抱枕、桌布……所到之处,令人啧啧称奇。看到队员们对这些精美绝伦的花边作品如此感兴趣,传承人向队员介绍到:“这些都是由我们的工人纯手工制成的。即墨花边从前又叫“鲁绣”,已经拥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主要原料是优质亚麻布和特制丝光线,呈现出米黄、漂白色,我们在“手拿花边”基础上,又吸收了小锁扣、绣花等技术,后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编织工艺。在我们即墨民间,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绣花”。在农村,有一种叫“撑子”的绣花架子,妇女们经常聚在一起在“撑子”上飞针走线。她们在衣裙、手帕、鞋袜、被褥、肚兜上绣出鸳鸯、蝴蝶和花卉等图案,颜色淡雅还很逼真。现在又延伸出台布、床罩等可以对外销售的产品,又好看又实用,很受市场欢迎。”

从传承人口中,队员了解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妇女可以做花边补贴家用。当时即墨的工资水平约12元/月,而做花边一天能挣1.5元。因此当时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不用油,不用电、一天能赚一块半”、“男人再能干,不如娶个瘸老婆在家做花边”。直到现在,公司还会把花边订单和图样分派到村里,村里的花边手艺人根据图样进行制作,按件挣取加工费。除了常规的台布、床上用品,目前还有福字等创新产品,一个手工艺人一天能制作两个福字,完成首批样品每天能收入五、六十元。这不仅为村里的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整个即墨区的经济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认真观赏花边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紧跟时代敢创新

当谈到即墨花边目前的发展情况时,传承人告诉队员:“花边色彩淡雅、构图精美,有强烈浮雕的艺术效果,在国内深受消费者喜欢。因为我们一直坚持“让科技融入非遗”,所以在了解了现在的年轻人的审美之后,我们将花边融入了时尚元素,像熊猫、鱼等。还推出带有即墨花边的装饰画、十二生肖团扇、书签、香囊、改良汉服等文创产品,满足了更多受众的消费需求。现在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抖音等平台直播来向外传播我们的花边知识,扩大知名度。不仅如此,我们还将产品推向海外。在进博会上,我们国华的董事长任华穿着即墨花边做成的衣服,展示即墨花边的绣品,吸引了不少国外的顾客!因此我们即墨花边在国外也很受欢迎,可以说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大的市场。”

花边行业重在设计,面对机器批量生产的冲击,传承人们一方面不断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不断对花边新材料、新工艺、新针法和新产品进行创新改造。传承人说:“传统的东西,特别是手工做出来的东西,是有温度有灵性的,每一件都不一样,而机器做出的东西完全是一模一样的,也可以说就没有那种灵性。每一幅精美的作品都是我们的手工工人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即使市场广阔,产量很大,我们坚持手工编织的技艺从未改变,为的就是保护好传统花边的原真性。”

图为工作人员向队员讲解直播工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指尖技艺谋传承

花边是即墨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地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花边的发展除了要走向海外,更重要的是传承下去。可完成这样一种精湛的作品,需要用到20多种纸花工艺、50多种布花针法以及24种刺绣针法,产品要达到平、薄、光、齐、匀、净的工艺技术要求。队员了解到,如此高的技术要求也导致了花边制作常年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冲击,很少有年轻人能够掌握炉火纯青的技术,花边的传承仍面临着困境。面对这种情况,传承人们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后,便为申报非遗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对对花边技法、针法进行抢救性保护,还培训新一代花边编织传承人,扩大花边从业人员队伍。据悉,目前园区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青岛大学、青岛城阳职教中心等建立了研学、研训基地,免费面向社会开放。而申遗成功后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也对即墨花边进行论文大力宣传,还推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不断努力才能完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非遗人要努力探索,积极实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们认识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感知传统之美、生活之美,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有力载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6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访文化会堂,见数智力量——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走进江西省宜春市的一座小县城——丰城。在这里,他们分别参观了文化大会堂和洪州窑博物馆,对丰城市的红色文化与数智技术的结…… 付旋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浅游博物馆,察不足之处——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走进江西省宜春市的一座小县城——丰城。在这里,他们分别参观了文化大会堂和洪州窑博物馆,对丰城市的红色文化与数智技术的结…… 付旋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寻迹八一精神,勇担时代使命——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赓续红色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凝心铸魂的新时代价值”,重申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指出红色文化的价值,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程可欣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数智化红色舞台剧,厚植观众长征精神——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

《长征第一渡》是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舞台剧,于2023年3月23日在长征大剧院首演。该剧由著名导演肖向荣执导,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360度机械液压可翻转舞台、全景式投影技术等,为观众…… 陈淑情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红色文化价值。近年来,于都通过数智技…… 陈淑情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追寻红色印记,传承不朽精神

初入红色基地,触摸历史脉搏步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信仰的力量”展区。大厅正中央,一尊英雄雕塑庄重挺立,展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神情和无畏的姿态。沿着展厅的路线前行,在抗日战…… 苏吉筱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跨越地域界限,传承红色基因

离开江西,实践小组北上山东济南,探访济南解放纪念馆。在这座现代化与历史感并存的建筑内,数智化展览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利用大数据分析,纪念馆能够精准捕捉观众的兴趣偏好,…… 李冰冰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数智引擎激活红色文化,驱动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一组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实践小组近期深入赣鄱大地,走访了包括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济南解放纪念馆、新余革命烈士纪念碑及上栗镇烈士纪念…… 李冰冰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社会实践“红心研墨”:开启教育新篇,擎起知识明灯

导语:寒冬凛冽,却挡不住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中姜雯、田浠彤、张秀丽、丁浩然四位志愿者的炽热之心。他们…

访文化会堂,见数智力量——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走进江西省宜春市的一座小县城——丰城。在这里,他们分别参观了文…

寒假社会实践红心研墨:教育实践新征程,点亮知识新灯塔

在寒冬之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姜雯、田浠彤、张秀丽、丁浩然四位志愿者怀揣热忱,奔赴淮安奇思妙艺术培训机…

浅游博物馆,察不足之处——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走进江西省宜春市的一座小县城——丰城。在这里,他们分别参观了文…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追寻诗仙足迹,探秘太白文化

为探寻城市文化底蕴,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与文化自信,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史践履,睦邻同行”社会实践队…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低保制度来兜底,雪中送炭暖民心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2023年,全党全国继续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矢志不渝,踔厉奋发。低保政策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人都不掉队。为了解低保政策,关注民生福…
访千企了解实习,学万事助力就业
纪实稿访千企了解实习,学万事助力就业中国青年网黔西南州1月10日电(通讯员钱诗佳)为了学习农业银行的基本办理流程,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了火树银花队,去实践学习银行业务。火树银花队成员于1月5日至1…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品花边魅力,显非遗荣光
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5日电(通讯员刘佳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为弘扬即墨花边文化,进一步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1月4日,曲阜师范…
走进即墨花边,领略指尖魅力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5日电(通讯员刘竖方)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的非遗具有的鲜明地域特点,从而更容易引起世界的关注。为了解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现状,2023年1月4…
曲园学子寒假行:即墨花边焕新辉,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国青年网临沂市1月4日电(通讯员张春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和区域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为深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
曲园学子三下乡: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
曲园学子三下乡: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老人更应当受到尊重和关心。老年人是否受到尊重,决不只是一个怎样对待老人的问题,而是社会…
年味里的非遗:即墨花边闹新春,浓浓年味扑面来
中国青年网泰安1月4日电(通讯员尹宗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面对非遗不同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保护与传承方式的探究。1…
曲阜师范大学实践行——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华夏新篇
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先辈红色基因,曲阜师范大学“寻访红色足迹,勇担时代重任”实践团于暑假期间前往牛头镇参观学习当地红色文化并于2022年12月26日开始宣传牛头镇红色足迹。实践队员在巨淀湖红色旅游…
曲园学子寒假行:“指尖技艺”即墨花边,飞针走线“抽纱瑰珍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4日电(通讯员胡双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响应国家号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发掘…
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华夏新篇
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先辈红色基因,曲阜师范大学“寻访红色足迹,勇担时代重任”实践团于暑假期间前往牛头镇参观学习当地红色文化并于2022年12月26日开始宣传牛头镇红色足迹。实践队员在巨淀湖红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