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寒假行:艺览吾“遗”,杨家埠年画碰撞“国潮”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见微知著实践队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4日电(通讯员 李心如)“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杨家埠年画,是先祖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保护弘扬非遗文化,更好落实杨家埠年画宣传工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见微知著”实践队于1月13日前往潍坊寒亭杨家埠年画博物馆进行随访和调研,探索杨家埠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图为杨家埠木版年画博物馆外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肖秀彤 供图

珍藏历史精华,守住传承根脉

实践队员来到杨家埠木版年画博物馆,通过和工作人员的交流了解到杨家埠年画的历史起源与文化特色。作为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源远流长,它兴起于明代,繁荣于清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代时期,西杨家埠村“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在此后一个半世纪里,杨家埠“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数万”。

工作人员介绍道:“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农民自己创作、热爱和应用的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鲜明、朴实的地方风格。它的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6年5月20日,杨家埠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实践队员观摩老手艺人制作木版年画。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肖秀彤 供图

年画遇危机,急需再创新

为深入了解木版年画的传承情况,实践队员采访到从事木版年画事业的工作人员。“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手造技艺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要适应时代和市场需求去做出创新。若墨守陈规,那么再优秀的传统也只能得到部分的保护与存活,而不是完全充满活力的发展。”工作人员说道。

传统木版年画随着传统习俗的改变、社会现代变革以及人们审美的变化,出现了濒危局面。木版年画在农耕时期的民俗基础逐渐消亡,人们不再张贴年画,木版年画从实用的年画变为收藏的年画。

图为实践队员在工艺人指导下尝试年画制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竖方 供图

年画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种普及性的传统艺术样式,传达着广大民众的生活理想,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就此消亡。被问到杨家埠年画的创新路径,工作人员说道:“近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聚焦‘山东手造’品牌建设,筹建杨家埠木版年画博物馆和研修实践基地,推动年画系列旅游、展览、培训、研讨、再创作等活动次第开展。民间木版画艺术工作者也进一步提炼崭新的形式,在传统中对木版年画加以发展和变化。”

探寻非遗技艺精髓,多元舞台创国潮新态势

古老的年画发展到当下,面对工业产品的冲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何发挥优长并巧妙地融入现代生活,怎样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是摆在年画传承人和从业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课题。

杨家埠木板年画的题材、角色、造型、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仍是木版年画传承不变的价值所在。杨家埠木版年画工艺人开辟创新路径,将传统年画元素与年轻人的生活形态充分融合,给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使木版年画这顺应新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主动拥抱当下流行文化与“国潮”风向,以全新方式唤醒国人的年画记忆,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中国年画的新势力。

图为博物馆内印有年画传统样式的文创作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肖秀彤 供图

年画之“画”,也突破了“画”,年画的呈现有了更丰富的艺术形式。传统年画素材万千、形式多样、审美独特,木版年画传承人和工艺人将灵感和素材,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和艺术衍生品开发、服装设计等方面。“我们选取了抱枕、帆布包、围裙、纸杯、扇子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作为文创产品的开发品类,并将门神、童子等传统木版年画中经常出现的形象进行适当改变,印制于产品之上。”工作人员说道,“我们还特别设计了木版年画线稿系列文创产品,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给予消费者可以自主发挥的空间。”

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创产品,使年画与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有了更多连接,在“新国潮”中勾画了一道亮丽风景。国潮”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碰撞相融,让中国传统木版年画返本开新,让这样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的时代精神与活力。

杨家埠木版年画技艺传承数百年延续下来的不仅是一门简单的手艺,更是无数匠人在千百次经验捶打后总结出的艺术结晶和文化脉络,是岁月馈赠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实践队员相信杨家埠木版年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进步,通过年画与“国潮”元素碰撞相融的创作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34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让艺术之花开满校园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4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中小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激发其对美学艺术的热爱从而增强对中华美学文化、历史的高度欣赏与认同,7月24日上午8时30分,“缘梦”……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走进学生家庭,走入孩子心灵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3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给予孩子更高质量教育与陪伴,7月23日“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崇阳……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壮楚天浩气,树健体新风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1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力及团队合作精神,7月21日上午8时30分,“缘梦”志愿服务队与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开展“趣味运……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20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古诗词文化,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7月20日下午14时30分,“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传承手工艺术,放飞指尖梦想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9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不断激发其创造“美”的高度热情,7月19日上午9时“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崇阳县第三小学大白校区积极组织并开展了“一起……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文明志愿情,奉献我先行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8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志愿服务精神,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全方位提升中小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水平,7月18日下午15时“缘梦”志愿服务队……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学习实践,劳动创造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7日电(通讯员陈琬婷)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总和育人价值。故,为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使其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用脚步丈量崇阳,持赤诚以敬先贤

大学生网报咸宁7月17日电(通讯员陈琬婷)为深入了解崇阳文化发展史,感受当地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及其独特文化魅力,“缘梦”志愿服务队于在得到当地部门的鼎力支持之下,于7月15日开展了“…… 陈琬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咸宁缘梦志愿服务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外国语学院3月下旬成功举办“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活动分初赛…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规范教育教学活动,4月1日下午,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此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

新乡工程学院语韵飞扬,筑梦新程——外国语学院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近日,在新乡工程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张永福的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一行先后赴新乡工程学院附属学校、延津县城北学校、新乡县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最新发布

法润人心,律动前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只有加强公民的宪法和法律意识,才能创造遵守宪法法律的社会大环境,而良好的守法环境也会…
明法以精,尚法以恒
普法工作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根本。群众的法律素质直接影响法治建设的进程,群众的法律素质不高、法治观念淡薄,法治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学法、人人…
“爱心云支教,冬日暖童心”寒调活动心得
《荀子·劝学》中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想要了解天多高,地多厚,那就必须要付诸行动。不登上高山,不到幽深的溪边,我们又该如何知晓天地的状况呢?我们大学生想要学习知…
曲园学子寒假行:“鸢都”风筝飞,非遗创新传
中国青年网青岛市1月14日电(通讯员鲁雨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现如今,潍坊风筝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风筝艺术深受新兴媒介的影响,其表现…
安徽大学生执画笔,绘科技
在科技的推动下,世界日新月异,人们认识到的世界也日趋精彩。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寒假期间,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学子手执画笔,绘出自己眼里的科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
曲园学子三下乡:加强社区建设 创建美好家园
曲园学子三下乡:加强社区建设创建美好家园为了加强社区凝聚力,共同建设美好舒适宜居的社区,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年轻的力量,12月12日至12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微光拂尘”实践队开展以“加强社区建设创建…
曲园学子三下乡:为老人放缓匆匆的脚步 ——微光拂尘实践队召开第一次会议
为老人放缓匆匆的脚步——微光拂尘实践队召开第一次会议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彰显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为弘扬为老助老精神,促进和谐社区创建,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成立“微光拂尘”实践…
曲园学子三下乡:观赏社区活动,创建活力家园
曲园学子三下乡:观赏社区活动,创建活力家园社区是每位居民的生活家园,社区工作中展现的一丝不苟、细致认真的态度为人敬佩。为更好地创建、发扬优秀社区精神,“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微光拂尘”实践队于2022…
曲园学子三下乡:吹响社区发展集结号,共谱文明社区和谐曲
吹响社区发展集结号,共谱文明社区和谐曲为了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曲阜师范大学微光拂尘实践队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创造优秀社区贡献力量,促进社区居民关系融洽。张先生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了绿化…
“返家乡”爱心支教活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儿童的的成长备受关注,许多父母都陪伴在孩子左右,但留守儿童仍有不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父母对子女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