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了解齐鲁大地上的珍贵文物,发掘其法治价值,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寻找齐鲁文物的法治光影”社会实践队利用假期展开了实地调研。2023年1月30日,实践队的队员来到山东省潍坊市十笏园,走进郑板桥纪念馆也就是曾经的潍县县衙,参观其中的文物,了解古代的判案方式,感悟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牌匾上的四个大字“政肃风清”,意思是为政要严肃认真、清正廉洁,做人要有气度,就像晴朗的天空,风清月明。两侧是一副对联“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这副对联道出了衙门内外情与法的区别,良民享受自由,违法必受严惩。警示人们要严格遵守法律,不要做违法的事情。另外,古代还把律治刻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案内三尺法”突出强调了法律的威严,国法如山,告诫为官者要秉公执法,不能徇私枉法。
进入县衙之后,就可以看到大堂了,在大堂的正上方挂着一块“明镜高悬”的金字牌匾,在两侧不太显眼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写着“回避”、“肃静”的字牌。那么为什么偏偏将“明镜高悬”四个字挂在最上方,却不选择“两袖清风”“早朝晏罢”“铁面无私”等成语呢?这引起了实践队队员的疑问。
通过讲解员的一番解释,成员们了解到答案就出在“明镜”二字上。“明镜高悬”事实上应写作“秦镜高悬”,这里的“秦镜”特指秦始皇嬴政所持的一面神镜。秦镜的神奇之处在于其不仅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和疾病,甚至能照出人的邪念。断案需要明察秋毫,若是真有秦镜高悬于公堂之上,自然能洗冤涤屈——用现在的话来说便是秦镜能够帮助官员实现“实质正义”的理想。这样看来,官员对秦镜的青睐似乎顺理成章。
而且,从字面意思来看,镜的“洞察”与“明”似乎扣其能够包含万物之意,对官员来说,能够明察秋毫、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方能准确断案,故官员的追求与镜的“洞察”“明”是相合的。
匾额无言,曾在公堂之上仰望官员的万千百姓或许也未必能读懂其中的故事,甚至镜的文化意象也在岁月的流逝中淡化,这就需要如今的我们来深入挖掘文物中的法治思想,弘扬博大精深的法治文化,也为保护法治文物贡献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36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22年6月20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兴发花苑。许昌学院暑期“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社会实践队队员向志远向社区周围的人员宣讲张从顺张子权父子先进事迹。“那个曾在警察父亲葬礼上哭泣……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谢集镇,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暑期实践队“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向好友孙香宣讲了张定宇的个人先进事迹。她介绍说: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号召队员王红霞同学通过互联网学习鹤壁历史上第一位党员何名臣的相关资料。在学习过程中,考察队员了解到何名臣生平,何……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星期一,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南坞镇,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马文锴,了解张桂梅先进事迹,并从中学习他的优良品质。张桂梅,原名张玫瑰,女,……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暑期实践队“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高梦琦宣讲抗疫事迹。他说:为抗击疫情,徐汇团区委结合客观实际,创新线上形式展开了……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在济源市承留镇,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李天琪,今天线上宣讲抗击疫情的先进个人张继先的故事。第一个为湖北乃至全国拉响疫情警报的医生,……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星期一,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王帅学习了先进个人事迹。实践队员王帅在宣讲了于海俊同志的英勇事迹。于海俊,男,汉族。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6月20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心向党”暑期社会实践队号召队员杨京明学习先进个人事迹,从榜样中汲取力量,以蓬勃奋斗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观看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
红心向党暑期社会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