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寻临沭柳编,传承古老技艺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解星浩

为了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使人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助力时代发展,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寻迹乡土,传承遗韵”实践队队员解星浩来到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杨沙埠村“杨进邦工作室”,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沭柳编”代表性传承人杨进邦老师,了解柳编的制作工艺以及柳编作品背后的寓意。

实践初期,实践队伍制作了一份关于家乡文化遗产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社区填写问卷的形式对多个地区各年龄段的人员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实践队伍对目前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有了初步了解,随后经过多方讨论,实践队员决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沭柳编”的传承与保护进行调研。

通过对当地居民的咨询,实践队员对柳编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对临沭柳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临沭柳编是产自山东临沭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最早出现于唐代初年,2021年,临沭柳编成功申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柳编有着多种的用途,早期是用作餐饮炊具和储藏工具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而今天,柳编作品多以艺术品的形式出口国外,供人们参观收藏。当地许多居民已经依靠柳编实现了小康富裕。

图为柳编的制作原料与制作工艺。解星浩 供图

为了能够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到柳编艺术之美,实践队员来到了位于临沭县杨沙埠村的“杨进邦工作室”,并邀请到了杨进邦老师为实践队员讲解柳编制造工艺与杨老师作品背后的寓意。在1月17日下午,实践队员来到了杨老师工作室,杨老师热情的欢迎了实践队员的到来,一进入杨老师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整个书架的荣誉与许多的柳编艺术品,小到一个精美的挂饰,大到一条神采奕奕的中国龙,兔年将至杨老师也创作出了许多新作品,如十二生肖时钟、迎春兔等作品,各式各样的作品摆满了杨老师的工作室,更有着许多十分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如建党100周年系列与建国70周年系列作品。众多的艺术品彰显了杨老师的奇思妙想,也向实践队员展示了柳编艺术品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图为杨老师在向实践队员展示其作品 解星浩 供图

随后,杨老师开始向实践队员讲解,实践队员跟随着杨老师的脚步来到了其作品“中国龙”的面前,杨老师告诉实践队员,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象征,编织中国龙是寓意着传统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龙腾飞跃的象征,杨老师介绍到他编织这条“中国龙”花费了大概半年的时间,通过巧妙地构思,精心钻研编织手法,把龙的精神与形态编织出来,从而体现它的特色特点。为了方便作品的运输与展示,杨老师将这条“中国龙”进行了分段编织,中间做成了可供拆卸的形式。由此可见柳编作品的创作不仅要将其精神表现出来,还要考虑到作品的运输与展览。

图为杨老师在向实践队员讲解其作品“中国龙” 解星浩 供图

在与杨老师告别之后,实践队员来到了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参观,展厅内摆放着许多的柳编艺术品,在这里,政府也会时常进行扶贫带货直播,为居民提供多样的柳编产品销售渠道,如今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柳编不仅可以作为艺术品供人们参观,更可以作为当地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实践队员了解得知,柳编长期以来就是民间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更有着“家家种柳,人人编筐”的生活景象,如今在政府关注和扶持之下,当地的柳编产品多出口海外,充分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为居民开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人民生活日益向好。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充分感受到了“临沭柳编”的魅力,也明白了让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意义,文化遗传不仅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也是属于子孙万代的,只有在代代相传之中,文化才能有着不断的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不仅是过去的诉说者,也是未来的影响者。为了使文化遗产能够更好传承与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的青春力量,做到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共同推进,这就要求我们青年学子展现出自身责任担当,勇于投身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去。

图为实践队员与杨老师合影 解星浩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3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观场馆缅怀先烈,承精神砥砺前行 ——我院学子赴徐州市小萝卜头纪念馆参观

2025年1月20日中国矿业大学昭明实践团的同学们前往位于邳州市的小萝卜头纪念馆参观学习,开展主题为“冬日红韵行:拓红岩精神新程”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缅怀小萝卜头这位年幼却英勇的革命…… 昭明实践团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说普话进乡村,架桥梁新发展

普通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优秀的文化典籍、文学作品等都是以普通话为基础进行创作和传播的。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更好地…

观场馆缅怀先烈,承精神砥砺前行 ——我院学子赴徐州市小萝卜头纪念馆参观

2025年1月20日中国矿业大学昭明实践团的同学们前往位于邳州市的小萝卜头纪念馆参观学习,开展主题为“冬日红韵行:拓红岩精神…

回归家乡,缅怀革命先烈

中国青年网济南1月17日电(通讯员王太瑞)为传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激发人们爱国热情。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播撒科学火种,点燃创新之梦

中国青年网威海1月17日电为点燃青少年对科技的热爱,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2025年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童声启蒙语韵长

在当今时代,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是促进各地区交流、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推广普通话,不仅有助于打破地域语言隔…

最新发布

新媒递真情,文化绘锦绣
新媒递真情,文化绘锦绣中国青年网聊城1月8日电(通讯员王恒越)为了探究乡土文化与网络短视频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等各方面的融合,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媒”丽乡传实践调研队的部分同学于2022年12月27日来…
科技赋能产业新模式,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1月10日至1月13日,安徽财经大学“同心振乡队”奔赴安庆市潜山市精德米业有限公司进行观摩调研,旨在探索精德米业公司的稻米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寻觅科技在大米生产加工出售的作用,探寻安庆市在推动乡村振兴发…
志愿社区服务,助力和谐社会--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我们在12月26这天到达支架小区开展了“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以服务社区群众,服…
安财学子社会实践纪实:关于柳州市家风家训家规的建设与传承情况的调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
山东大学(威海)黄河水清调研团—— 山东省平阴县水利局实地访谈
2月1日下午,为进一步调研黄河流域微塑料污染的相关情况,山东大学(威海)黄河水清调研团左婕对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水利局进行了实地调研,咨询相关专业问题。左婕首先询问了当地在黄河塑料污染治理方面的政…
青行碳访团队对策总结会
2022年1月25日,山东大学从文书院“青行碳访”赴山东省青岛市探索碳排放体系构建与监督道路调研团再次召开线上腾讯会议,针对现阶段发掘的问题群策群力,提出解决建议并形成总结。此次会议主要针对暴露的问题…
聚焦青岛碳交易实践,探寻未来新发展前景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由此,双碳目标进入民众视野,而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建立与监管更是实现低成本…
山大“青行碳访”社会实践团,践行绿色使命在行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展新途径,山东大学法学院“双碳计划”实践团队前往青岛市市南区展开调研,为推进“双碳”战略实施添注力量。实践队成员先去走访了青岛市生态环境…
淮师学子返家乡社会实践
经历了将近一周的大学生“返家乡”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
数计学院“暖冬公益行,点亮微心愿”寒假志愿服务活动
为发展壮大学院志愿者队伍,激发同学们参与志愿者的热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现我们当代青年的青春力量。赣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于2023年1月11日至2023年2月15日开展“暖冬公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