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关于科技助力戏曲文化的采访
戏曲,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了更好地了解戏曲文化的发展,把握科技对戏曲文化带来的影响,12月23日,“丹青戏韵,笔墨传薪”实践队进行了一次线上采访。
首先,实践队了解到了人们所知道的的戏曲的种类。有的人说,戏曲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再到唐朝的滑稽戏,从以元杂剧为代表的戏曲初兴时期,发展到以明清传奇为代表的戏曲高峰期,再到以京剧为代表的的戏曲高度繁荣期,不断走向成熟。还有的人说,中国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繁多,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在这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被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戏曲剧种有多种分类方法,按表演形式和内容,可分为秧歌戏、道情戏、花鼓戏、花灯戏、二人台与二人转、皮影戏、木偶戏及各地方戏曲种类等等。
实践队在进行线上采访
其次,实践队针对“科技助力戏曲文化发展的优势”这一主题展开采访。实践队队员在采访社区人员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回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运用互联网、5G通讯技术等的科技手段,可以助力戏曲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视野、进入更大的舞台。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具有时效性、便捷性,传播方同受众之间能达到高效的信息互通,且覆盖面广,这就有助于戏曲文化的发展传播。二是,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戏剧的传播媒介,也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科技创新的时代意味着大众不仅能在现场看戏剧,也可以在电视、电脑、手机上欣赏戏剧艺术,人们可以在屏幕上即时发出弹幕、在评论区的进行留言、与主持人现场连线、跟戏曲名家在线学唱,这无疑增加了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度。三是,新型科学技术如3D打印技术、光雕数字技术、VR技术等的出现和发展,为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这些技术不仅能够丰富戏曲经典影像修复的剧种类别,尤其是一些在传承方面存在一定现实困难的古老剧种,助力非遗传承,还能够获得多种精彩的方式,形成更新的、稳定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语言,使得戏曲的表现方式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
最后,实践队了解了人们对于科技助力戏曲发展实例的了解程度。有人说,很多人知道河南有豫剧,却不知道河南有宛梆,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武新建为了在疫情反复期间宣传和推广宛梆文化,开始尝试抖音直播。他将宛梆戏曲博物馆里平时接待来宾的展厅改成直播间,每周六直播两小时,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头戴着美翠凤凤展翅,身穿八宝龙凤衣,我的父本是唐天子,俺乃是金枝玉叶驸马妻……”直播中,身穿粉色戏服的女旦款款走向舞台,水袖舞动,乐曲悠扬,唱词、身段、神韵都与在戏台上表演《打金枝》时并无二致。直播平台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不仅培养了宛梆的新观众,很大力度地宣传了宛梆文化,也培养了宛梆的接班人,很好地传承了宛梆文化。
也有人说,省演艺集团打造了全球首款戏曲机器人“爱鳎”,现已经升级到第三代,它可化身为京剧里的穆桂英或是杨宗保,亦可变成昆剧里的柳梦梅等,真正实现了传统戏剧的内容、服装、道具与机器人相匹配。另外还推出了戏文书法数字教学平台,人们可以临摹《桃花扇》《牡丹亭》等戏文,也可以观赏这些戏曲的音频或视频表演。正是这些新型的科学技术手段,让传统的戏曲文化真正“活”了起来。
通过这次采访,实践队队员学习了传统戏曲文化的相关知识,认识了科技助力戏曲文化发展的优势,也了解到了科技助力戏曲发展的一些实例。在此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戏曲文化在人们内心的印象,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戏剧文化。
组 稿:张芮华
编 辑:肖曼秦
指导老师:焦孟娟
责 编:滕 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4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