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我国老龄化人口基数较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养老诈骗新“马甲”频出,在注重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乱象,这既事关百姓生活福祉,也涉及国家发展大势。防骗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利欲熏心的骗子们无机可乘,让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此,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法护夕阳,骗假不留”实践队部分队员于2022年12月26日前往山东省济南市开展实地调研。
不懂不乱用,易懂及时教
诸多养老诈骗典型案例指向老龄化社会的现实痛点,不同群体的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数字”设施老年化改造不及时,未能有效满足不同方面的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科技网络快速发展,部分老年人寻求跨越“数字鸿沟”,却不注意选择合适方式,自己摸索,则更容易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轻则财产损失,重则给老年人造成精神痛苦,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家庭和谐。
老年人信息差大,想要弥补这部分差距,需要从家庭这个环节加固防骗链条。实践队通过走访调研,得知老年人上当受骗主要归因于家庭引导不足甚至错误引导,导致老年人安全防骗意识不强。有数据显示,每十个被诈骗的老年人中,就有至少五人是自认为传统诈骗形式较为浅显,反而被“包装”过后的“科技知识诈骗”蒙蔽双眼。
通过实践调研,队伍成员普遍认为,作为年轻一代,熟悉智能设备,习惯数据生活,同时更应积极投身于帮助老年人打破“数字鸿沟”,享受“智能生活”,真正做到社会所提倡的科技养老中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年轻一代投入大量精力去施行,要做到制止老年群体消极应用科技,积极引导其学习简单易上手的“现代科技”技能,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打击手段宜升级,防骗知识入万家
随着政府部门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执法机关提升打击力度,媒体持续扩大宣传,全社会反诈意识不断增强,养老诈骗已呈“人人喊打”之势。由于如今城镇化发展迅速,不法分子将目光放在偏僻的乡镇县城,试图以“数字鸿沟”打造老年人与社会的信息差,在相对信息闭塞的区域,不断变换“马甲”来迷惑老年群体的视线,实现成功诈骗。
实践队调研发现,现如今更多诈骗分子将视角放在更有潜力的“蓝海”,开始谋划“送骗下乡”。政府出台法律震慑犯罪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联合施治仍存在盲区。人人提倡“反诈骗”行动,但真正实施却往往忽略不同群体的适用方式,为老年一代宣传反诈知识,则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其陌生的科技数字领域,将宣传形式多样化,以图代字,以声代话,贴合老年生活,才能真正做到防骗进万家。
动员力量,“扶”老先行
《中国养老行业发展报告2022》指出,2022年是中国老龄化加速元年。从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十年间老龄化进展较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但真正的加速则是从2022年开始。这项数据不仅说明的是社会老龄化加速,更加反映了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性,这其中重点要关注的就是老年人养老防诈的社会热点。
针对深层的现实痛点问题,相关部门应在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多元供给方面更下功夫。从实践调研中发现,从2022年4月起,全国就启动了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各地执法司法机关、市场监管部门、文旅部门等持续深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诈问题。
在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提升老年人防骗意识的同时,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打压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空间。一方面,在引导群众积极主动提供违法犯罪线索的同时,也要保证举报人遇事敢报,报后受保;另一方面,创新宣传方式,增强老年人自身的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真正做到让骗子“不敢骗”,让老年人“不被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4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