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石市民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的调查分析
£杨滢(生命科学学院2101班)
【摘 要】我国明确提出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纵观世界,面对突发冠状病毒传染病、外来物种入侵等重大问题,我国也急需加强科技创新,夯实生物安全的基石。这对快速提高我国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有着重大意义。本次调查从居民对野生动植物的了解与看法,和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一个问卷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生物安全黄石市民 野生生物建议
一、前 言
随着这次新冠疫情的全球大爆发,保护野生动物这个话题,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那么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植物呢?是为了让人类免于发源于野生动植物身上的病毒所侵害?还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能够看到丰富的野生动物?这些当然也是原因,但绝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维持动植物的多样性——基因库的多样性。随着人类生物科技的发展,这些基因库时早会成为人类宝贵的财富。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野生动物种类十分丰富,脊椎动物种类达73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达2900多种,已定名昆虫13万种。其中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朱鹮等许多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为我国特有。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517种(类)野生动物,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同时,我国建有近200个各级各类植物园,收集保存了2万多个物种,占我国植物区系的2/3。在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基本扭转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持续下降的态势,大熊猫、朱鹮、扬子鳄、苏铁等70多种极度濒危物种正逐步摆脱灭绝的风险,总体显现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栖息地不断优化。但是,在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仍受到环境污染、森林砍伐和非法贸易等多种因素的威胁,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公众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大力度、强化保护。
地球本来是个有机的统一体,一切生物都生长、繁衍、进化在这个统一体之中。伟大诗人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这话可能是抒发他自己的感情,天生我李白,就应该是有用的;也可以说,天生我们人类,就应该是有用的;还可以引申一下,天生动物,生植物,生一切生命,都是有用的。它们的存在,就说明有用。我们有些人也说“有用”,一看到森林,就想到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发电;一看到草原,就想到放牧,变成牛肉羊肉,一看到动物,就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药。不是说这样想不对,这样做不对,而是太狭隘了,太片面了,从生态观点来看,问题要复杂得多,深刻得多。有人说,生态财富是顶极财富,而许多人看不到这点。正如原始森林的生态效益、科学效益、社会效益、也包括经济效益,其价值是无限的,如果你只把森林看作木材,那只是看到了森林全部效益的百分之几,把森林砍了,就等于只用了百分之几,而破坏了九十几。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用生态学的观点观察问题,任何组成天然群落的物种,都是共同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各个生物区系的存在和作用,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的巨大宝库,各个物种和人类一样,人类也和各个物种一样,都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环节,在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中共同维持着自然界的稳定、和谐和发展。在这个五花八门的生物圈中,谁能适应,谁发挥优势,谁被淘汰,这是在自然历史的长河中物竞天择、不断演化、不断优化的结果,既非上帝所创造,更不能由人类来主宰。这就是大自然为什么拥有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变异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根源。 要充分认识到,保护和拯救野生动物、野生植物,保护生态以及保护人如此地重要,所以:我们爱这个物种多样性的世界,爱这个统一和谐的大自然,爱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现象,更爱我们的子孙——希望他们永远享有和我们同样美好或者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总之,人是在大自然之中,不在大自然之外,更不在大自然之上,所以我们在讨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植物、保护生态以及保护人的时候,必须放弃人本位观点,提醒人们正视国际上的动物保护潮流,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
二、关于人们对生物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为加强黄石地区居民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让居民们树立生物安全理念,了解更多生物相关知识,同时也为宣传动植物保护法,呼吁起人们对动植物的重视,以“科教普法同行,守护美好生灵”为主题,组建了湖师大万物生长实践队。实践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通过线上宣讲与问卷调查的形式,让生物知识走进社区。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填写的群体大多为17到22岁区间内的黄石社区居民,学历大多数为初高高中或大学本科生,也有少部分研究生群体。
(三)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线上发放问卷,团队进行线上直播讲授关于生物安全的知识,以及公众号的推文形式。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以及查找文献的方法访谈为辅。以调查问卷为主,且广泛参阅和收集各类与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安全知识相关的资料和文件、总结、汇编以及期刊杂志等多方面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了调查问卷的内容,明确了调查的方向和方法。我们此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并在调查过程中加入了部分访谈的方法,在调查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多方面结合进行调研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以及查找文献的方法访谈为辅。以调查问卷为主,且广泛参阅和收集各类与水环境相关的资料和文件、总结、汇编以及期刊杂志等多方面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了调查问卷的内容,明确了调查的方向和方法。我们此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并在调查过程中加入了部分访谈的方法,在调查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多方面结合进行调研分析。
(五)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由实践队问卷组成员收集全队成员所提出的各项生物知识,一共十五题内容,前三题为身份信息题,第四到第十一题为单选题,第十二到第十四为多选题,第十五题为主观简答题。题目涉及还是比较全面和广泛,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六)调查过程
2022年12月12日晚,生命科学学院万物生长实践队在腾讯会议上召开了队员见面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万物生长实践队全体成员。生命科学学院万物生长实践队在线上召开了队员见面会,会议由万物生长实践队队长马静莹、副队长段凯丽主持,万物生长实践队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开始,万物生长实践队各成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大家通过自我介绍,对彼此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由万物生长实践队队长马静莹公布万物生长实践队团队成员分组情况,并对各小组的任务以及此次万物生长实践队社会调研的详细活动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后,就出题方向队长马静莹提出了建议并组织大家积极讨论。会议最后,万物生长实践队队长为各组下发了近期的工作安排。会议结束后,队员们在群中纷纷发表对于此次见面会的感想,表达了对队长付出的感谢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次见面会使各团队成员认识并了解起来,为以后的默契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团队成员也明白了实践队的活动流程以及活动意义,更了解到个人的职责与担当。
2022年12月16号, 生命科学学院万物生长实践队在腾讯会议举行了问卷编订会,参会人员为万物生长实践队全体队员,会议由秘书组组长姜坛主持。
会议伊始,由各组长汇报近期工作情况,使大家对各组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之后全体成员对问卷定稿工作进行讨论,大家对问卷初稿的内容和形式纷纷提出建议,并确定下来最终问卷。最后,队长马静莹安排新媒体组对其封面进行修改,随后进行了后期工作的安排。本次会议的顺利进行,让队员们清楚了接下来需要完成的工作,总结了过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也希望各位同学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够认真负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顺利完成寒调实践活动。
2022年12月26号,生命科学学院万物生长实践队在腾讯会议召开了活动系统规划会,旨在确保宣讲活动的顺利展开,明确宣讲活动流程。会议由队长马静莹主持,万物生长实践队全体队员参加。会议伊始,由队长马静莹明确了本次会议开展的目的及任务,接着活动组的张倩同学介绍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流程及规划和实践队成立的历史与意义。之后由秘书组、问卷组、宣传组和新媒体组的队员们依次进行宣讲演练,熟悉设备和宣讲流程,为明天的正式宣讲做好准备。最后由队长进行本次宣讲试讲的点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同时对接下来的工作特别是明天的宣讲工作做出安排,要求进行宣讲的队员务必要熟悉自己的宣讲内容,解决今天试讲存在的问题。此次会议明确了近期的工作重心和队伍努力的方向,各部门各司其职,为接下来的正式宣讲活动做足了准备。
2022年12月27号,生命科学学院万物生长实践队在腾讯会议开展宣讲会。会议由实践队全体成员和社团人员参加。会议伊始,活动组组长张倩向大家介绍了万物生长实践队的成员以及实践队成立的历史和意义。接下来由秘书组、问卷组、宣传组、新媒体组成员依次向社区居民进行主题为“科教知识进社区”、“文体活动进社区”、“普法维权进社区”、“医疗服务进社区”的宣讲。台上宣讲精彩纷呈,台下听众聚精会神。本次会议加强了社区居民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让居民们树立生物安全理念,了解了更多生物相关知识,同时也宣传动植物保护法,呼吁起人 们对动植物的重视。
2022年12月31日,生命科学学院万物生长实践队在腾讯会议开展万物生长实践队宣讲工作总结会,对近期已经进行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接下来的任务进行了部署。会议由秘书组组长姜坛主持,万物生长实践队全体队员参加。
会议伊始,各组负责人分别对各组的宣讲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各组在本次宣讲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之后由各组组长分别对近期的工作进行了概述,最后由队长马静莹总结了本次宣讲的主要不足,一是活动前期的宣传力度不到位,导致居民的参与度不高,二是本次因为采取线上宣讲的方式,方式太过单一。同时队长马静莹也布置了各组的近期工作任务。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肯定了各组在宣讲任务上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各组在宣讲中的不足,明确了队伍前进的方向。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不同居民对野生动物是否携带某些致病微生物及其致病性有不同的了解程度,半数居民不太了解,三成以上居民对此比较了解。与之对应的对外来物种的了解程度刚好相反,半数居民比较了解,而三成以上居民对此不了解。大部分居民听说过黄石市在保护动植物这方面做出过的行动但是不清楚具体内容,也有三成以上居民从未听说过黄石市此行动。居民们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也了解甚少,其中也不乏有极少数居民对此法了解颇多。八成以上的居民个人都做过保护动物的贡献。而对于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70%的居民对此都有颇深的了解,但仍然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居民对此不了解。如今新型冠状肺炎肆虐,绝大多数居民认为不排除与人类食用“野味”的相关性,也有人认为这是过度炒作。不同居民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的安全防护级别也有不同的认识。对于常见的野生动物,人们对于其是否为国家保护动物也有不同的人认识。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过度或缺失的问题,人们都认为要加大对保护动植物的宣传工作,加强青少年儿童保护动植物的观念以及一些多的公益讲座等等。国家现阶段开放管理,人们在家中的个人防疫做的也特别好。对于近几年黄石市水体污染较为严重,人们对此的意见大部分都是少排放污水到河流中,以及设立一些管理制度等等对此进行监管。
1.居民的调查年龄
实践队此次通过线上发放问卷800份,实际回收问卷772份,其中经调查的居民中20岁以下占一半以上,其次为20-29岁的年临段,其中最少的比例为70岁及以上,调查年龄广泛,使数据更加完善,调查结果具体化。其中调查人数中91%居住在黄石,给问卷调查带来可靠性。
2.居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是否了解?
经过调查,发现居民中对《中国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非常了解的人数仅占5.7%,比较了解的占20.73%,不太了解的占60.26%,完全不了解的占12.95%。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黄石市民对生物安全法的认识太少,普及程度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是为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的法律。居民的法律知识普及有待提高。
3.居民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过度或缺失的问题的看法?
其中认为加大对保护动植物的宣传工作,让保护动植物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占87.56%,加强对儿童及青少年保护动植物观念的宣传的占87.56%,开展野生动植物的科普讲座,让人们深入了解此时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不利状况的占84.97%,加大惩戒捕杀和破坏动植物的力度的占65.28%,通过新媒体途径在网络上进行宣传拍摄相关视频的占75.65%,筹资建立流浪动物保护所、动物医院等的占78.24%,顺其自然,不过多干预的占13.99%。其中可以分析出居民更加偏向通过宣传和普及的方式使群众更加深入的了解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问题,并且多数居民都关心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选择人为干预的手段来进行改变。
4、对野生动物是否携带某些致病微生物及其致病性是否了解?
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当然也排在中国食品安全的第一号。为什么这么说?上世纪80年代上海因为生吃毛蚶引起30万人甲肝流行,国际很多参考教科书都引用了上海甲肝爆发事件。尽管甲肝不容易死人,但30万人致病怎么不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呢?食品安全问题的定义“有毒有害物质”“引起危害”都有了。还有大肠杆菌,O157:H7,2001年江苏安徽等发生2万人中毒,177人死亡,卫生部没有接到报道。沙门氏菌每年都会引起的数以百人的中毒事件爆发。
食品生产是一个时间长,环节多的复杂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作为原料来源的活体就可能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在加工过程中原料之间的交叉污染;加工者携带的致病性微生物也可能进入食品;在销售中会通过器具和其它途径污染致病性微生物。总之,与食品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致病性微生物都可能污染食品。这是一个复杂的致病性微生物群体,在实际工作中要对它们逐一检查是很难做到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徒劳的。有检验意义的是能引起人类疾病和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常见的有: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禽流感病毒、黄曲霉菌及病毒、口蹄疫病毒等。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其中对致病微生物非常了解的占5.7%,比较了解的占34.2%,不太了解的占50.26%,完全不了解的占9.84%。
(二)建 议
1.提高居民对生物安全及防治的普及程度。
生物安全领域的议题,上至国家安全,下及人民身体健康,议题繁多且是一个持续动态变化的重要议题,如何让所有群众都能够了解、支持、协助,是如何让法律有效施行的一大关键因素。
《生物安全法》明令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的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科研院校、医疗机构应加强学生、从业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和伦理意识的培养。
新闻媒体则应当开展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公益宣传,对生物安全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增强公众维护生物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
2.保护群众健康与动植物安全
《生物安全法》第三章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相关条文内容明确规定:“国务院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进出境检疫、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测网络,组织监测站点布局、建设,完善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开展主动监测和病原检测,并纳入国家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
为避免有人阻碍疫情通报,条文也明令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动植物疫病的,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或者部门报告,并采取保护性措施。依法应当报告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漏报,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缓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务求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动植物安全。
3.完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制度
这次法律明确规定,必须建立国家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生物安全风险调查评估制度、生物安全信息共享制度、生物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生物安全名录和清单制度、生物安全标准制度、生物安全审查制度,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生物领域重大事项和活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生物安全审查,有效防范和化解生物安全风险。
建立统一领导、协同联动、有序高效的生物安全应急制度、建立生物安全事件调查溯源制度等,且明定,境外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件的,海关可依法采取生物安全紧急防控措施,加强证件核验,提高查验比例,暂停相关人员、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等进境,必要时经国务院同意,可以暂时关闭有关口岸、封锁有关国境等,全面完善国家的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四、结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随着国际格局深刻演变和中国民族复兴步伐加速迈进,在生物技术加速进步的同时,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一是新突发传染病暴发扩散和传播威胁难以即时感知。据国家卫健委报告,2017年我国内地法定传染病达7030897例,死亡19796人。近几年,我国出现了大型传染病有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新冠病毒肺炎等;二是《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履约谈判和履约机制话语权掌控权不足;三是外来生物入侵不断扩大,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目前,我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619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每年造成200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四是新型生物技术误用乃至滥用难以有效管控;五是科技支撑体系、人才体系等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薄弱,距离安全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等。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域。它的防控能力与一个国家对生物科技发展与运用的管控能力密切相关。因此,生物安全既是发展生物科技的伴生性战略目的,也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工具。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生物经济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技术也得到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我国在新发病原体研究、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基因合成与编辑技术等技术点上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总体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放眼未来,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更是我们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为此,我国必须要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科技力量,盯牢抓紧生物安全重点风险领域,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为国家生物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遵循。
为之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范于未然。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用力、扎实推进。我们要未雨绸缪,及时做好疫情预警,提高我国防控生物安全风险能力,更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为国家安全构筑更为坚固的屏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47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