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2023年2月4日计算机学院的“扬眉兔气”社会实践队员通过对自己家乡的拜年习俗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
通过队员们的将信息进行整理发现拜年的主要形式如下:
拜家中成员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5]。
走亲访友
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座谈等[5]。
礼节性的拜访
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5]。
感谢性的拜访
凡一 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5]。
串门式的拜访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人们的拜年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18]、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1]。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2]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0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