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普法同行,守护美好生灵
——科普知识进社区
□段凯丽(生命科学学院2103班)
【摘 要】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充分发挥科普的作用,增强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科普工作来让他们看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真正地为科学研究赢得更多的公众支持。做好科普工作有利于让青少年树立科学梦想,进而谋求与科学相关的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惟其如此,才能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科技人才基础。
【关键词】科教 文体 普法 医疗 生物知识
一、 前 言
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指出,“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会后全国开始出现“向科学进军”的新气象。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1977年8月,他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1978年3月,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同时重视人才在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1982年10月14日,他在同国家计委负责人谈“六五”计划和长期规划问题时指出:“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体育,不仅包括运动,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而文化体育只是在大众体育活动过程中有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的一小部分。从大的方面看,体育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具有国家意志性质。而文化体育更多的是以人为主,在人的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体育竞技中,人类体能的发展的最高点是人的全身都能开发发展的状态!从大众普及上看,体育运动相对更容易普及些,而文化体育则不是很直接。不接受体育的人,不说是因为文化体育发展不起来,而是一旦接受体育,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并不利于体育的健康发展。体育运动是有意识的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项综合性的文化活动;
依法治国、普法先行。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全面推荐依法治国,是建设根本遵循。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站沦为全民普法工作注入强大力量。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长期性的工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归根到底要靠全民法治素质的提高,靠依法办事习惯的养成。普法是提高民众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普法工作不仅填补了民众法律知识空白,也强化国家权力、法律的权威。普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调节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保证社会有序运转。只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权益;才能不断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才能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医学素养健康意识,有预防疾病的意识,保证身体健康。增加急救知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进行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网上的假科普信息,特别是所谓的健康养生知识‘满天飞’,有的是为了吸引眼球,真真假假骗流量,有的是为了贩卖焦虑。这方面的问题确实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说。此前,他曾率执法检查组在北京、山东开展科普法执法检查。他建议从法律上对科普内容予以规范,“要加强监管,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的方法占领科普阵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卫小春也认为,目前科普内容良莠不分,有些内容是伪科学甚至反科学的,比如,在新冠疫情初期,有的人说“往血管里打上消毒剂就能预防新冠”。“保证科普内容的科学性极其重要。”“卫小春建议,发挥全国众多专业学会的作用、专家的优势来监测评估科普产品。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叶双瑜建议,进一步落实科普宣传的责任,报刊、电视、图书、出版、网络等传媒,科研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依法履行法律责任。他还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更具体、更有力、更明确、更严格的措施,“专用版面、播出时段,学校课堂的教学安排等,都应该有硬约束”。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王贻芳也非常重视科普内容的科学性。他认为,应该研究如何在新媒体的形式上更加有效地传播科普信息。对网络传播信息真假并存的情况,他建议,做一个去伪存真的网络大科普平台,让大家知道去哪里能找到好的、正确的科普内容。
二.科教普法对居民的重要性
科普在疫情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科普致力于加强科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科技惠民,不仅具有重要知识价值、社会价值,还具有重要文化价值。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科普工作者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向公众提供权威科普知识,解读疫情防控措施,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疫情发展态势、掌握疫情防控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既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又避免出现恐慌情绪。因此,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应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科普工作,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防护知识、解读疫情最新进展、回应群众关切,为群众提供“定心丸”。例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号“健康中国”及时推送疫情防治政策信息和科普知识,连续刊发“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满足了公众获取疫情防治科普知识的需求,取得较好效果。应动员更多科普工作者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及时站出来,普及防护知识,用事实击败讹传,用科学击碎谣言,让理性之光照亮疫情防控之路。
我国社会矛盾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是新时代的要求,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则成为人们的主要话题。在物质、精神生活和生活质量逐步改善的同时,人们已把目光转向治疗疑难病症、衰老、延年益寿等方面,这就是我们应该重视的生命科学教育的基本社会要求。
2022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关于检查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还要重视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普及,是众多与会人员的共同看法。
王贻芳曾参与编辑科普丛书,在审议过程中,他聊起了曾经的感受。“科普书里很多都是介绍知识。大家都知道,现在科学知识太多了,学也学不完,把所有东西都搞清楚也不容易,我们更应该普及的是科学的方法。”他强调,公众掌握方法后就可以“举一反三”,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鉴别和判断信息真伪。许多发言人提到,科普工作要更加积极地弘扬科学精神。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詹文龙说,科普应该突出科学精神的推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殷一璀认为,现在我国科技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学精神的弘扬在一定意义上比科学知识的普及显得更为迫切。她建议,要准确把握科普的内涵,更加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一)调查目的
为加强黄石地区居民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让居民们树立起为加强黄石地区居民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让居民们树立生物安全理念,了解更多生物相关知识,同时也为宣传动植物保护法,呼吁起人们对动植物的重视,以“科教普法同行,守护美好生灵”为主题,组建了湖师大万物生长实践队。在实际的城乡规划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观念是必然的趋势。黄石作为资源枯竭而努力转型的城市,正在向生态城市转变。我们将结合专业知识,通过线上宣讲与问卷调查的形式,让生物知识走进社区。
(二)调查对象
黄石市居民
(三)问卷调查
此次实践活动以“科教普法同行,守护美好生灵”为调查主题,并为之精心地设计了问卷。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和整合并选出客观性及针对性强的相关题目。本次调查问卷由实践队问卷组成员收集全队成员所提出的各项生物知识,一共十五题内容,前三题为身份信息题,第四到第十一题为单选题,第十二到第十四为多选题,第十五题为主观简答题,整理成一份内涵相对全面、覆盖广的调查问卷。题目涉及还是比较全面和广泛,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四)线上宣讲
线上的宣讲不需要聚集人员,减少感染风险。并且新型肺炎的疫情不容忽视,避免人员聚集,是当前遏制病毒最有效的手段,此外线上宣讲也打破了地点的限制。另外为了提高居民主动了解生物健康知识的积极性,增强活动宣传效果,深化活动科普意义,我队将在宣讲时以视频和PPT加强社区居民们对生物知识与生物安全的认识。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活动我们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72份,填写问卷的朋友给出了我们很多宝贵的想法和建议,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于科普教育现状的理解和认识。在线上宣讲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发放的772份问卷调查进行深层次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篇报告的调查结果以填表人员为代表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目前对于科教普法医疗等方面的认识,来了解我国发展现状以及居民对于科普事业的看法,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Excel进行图表分析。
1. 居民年龄
此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状态的群体,其中20岁以下相对较多有448人,其次是20岁-29岁的人群有272人,30岁及其以上的人数较少,这与发放问卷的人员的年龄以及宣讲宣讲的受众大多是中年和青年以及线上诸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电子产品等诸多原因有关系。
2. 居民学历
采访的对象中有36人是初中学历,16个人是初中学历,119个人高中学历,60个人是专科学历,532人是本科学历,12个人是研究生学历。所有的采访对象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因此科普日常生活所需的生物知识的需求也与之增长。
3. 对野生动物是否携带某些致病微生物及其致病性是否了解
致病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动物和植物生病的病害。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当然也排在中国食品安全的第一号。在从采访的772人中,有44人非常了解,264人比较了解,388人不太了解,76人完全不了解。不同居民对野生动物是否携带某些致病微生物及其致病性有不同的了解程度,半数居民不太了解,三成以上居民对此比较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野生动物方面的了解还是不太全面。由于近些年来受疫情的影响,对于一些生活知识的了解也应该加大力度。
4. 对外来物种入侵相关概念是否了解
在生物学上,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截至2013年,确定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达到544种,其中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我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在从采访的772人中,有64人非常了解,392人比较了解,252人不太了解,64人完全不了解。与之对应的对外来物种的了解程度刚好与对野生动物是否携带某些致病微生物及其致病性是否了解相反,半数居民比较了解,而三成以上居民对此不了解。
5. 您个人为保护动物是否做出过贡献?
保护动物就是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在采访的772个人中,有92个人就基本没有做过贡献,有348个人做过但很少,有280个人做过较多,有52个人经常做贡。九成以上的人群在保护动物方面是做过贡献的,知识在数量上的反映有多有少。
(二)关于科普知识的几点建议
1.运用科学合理的科普方式
科普最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新兴科学技术,把抽象的东西转化成浅显易懂的知识传播给大众。科普讲究“深入浅出”,但当好这个“翻译官”并不容易。让更多普通人明白日常事物背后的科学原理,这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力。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每天用百分之一的时间思考,在科学的道路上也会小有成所成。
2.科普工作要下好“及时雨”,弥补群众知识盲点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智媒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便捷的渠道,每当出现社会热点事件,谣言就会出现,且传播速度很快。譬如,疫情防控期间,本是正常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醒,结果被过度解读带来不必要的恐慌。正是由于网民自身知识储备的欠缺,认识能力不足,才会出现在接受信息时不加选择或没有能力选择。在关键时间节点上,科普工作队伍就必须来一场“及时雨”,浇灭谣言烈焰,火速抢占舆论制高点,弥补百姓生活知识盲点,在帮助大众提升认知水平的同时也能使网民的防谣意识得到加强,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3.科普工作要久久为功,创造效益最大化。
科普宣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全天候全方位的民生工程,必须筑牢阵地,做好久久为功的规划。人员聚集区域、科技资源汇聚场所、主题鲜明的场馆等都是推广科普工作的最佳阵地。聚焦重点人群,从娃娃抓起,实现多层次全民科普。只要人和物零接触,受众广,影响大,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科普工作模式,内容实,样式多,形成园、校、馆相得益彰的科普工作格局,就可以创造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亮点。如武汉科技馆新馆这一方阵地,近5年累计接待公众700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2.3万余人次,涵盖老中青少各年龄段人群,每人在馆内都能有新的收获。在每个区县街镇,科普阵地这一类的公共服务资源都有成型布局,如特色场馆、科普画廊、主题公园、科普e站。当务之急是盘活用好这些资源,真正做细做实,才能实现有为有效,亮点纷呈。
4.科普工作要全覆盖,让偏远群众同样受益。
散居在边远山区的村湾居民,是科普阳光难以照射的角落,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等群体往往容易受骗,因此科普应全覆盖不落一人。科技知识在这些群体面前似乎神秘莫测,不是“高大上”就是“精尖深”,这就是科普工作面临的难题。如何突破?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练就一身入乡随俗做好宣讲的本领,进村入户,上门科普,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科普、科普为民”的服务理念。譬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常明昌教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行走田间地头,送科技到家门,一走就是三十五年,先后举办食用菌培训400多期,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他的科技兴农游击战术,帮助40多个贫困县的群众增收致富。
5.要加大投入,推进协调平衡发展
“要像搞科技创新一样认真地来办科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冷溶说。他认为,目前我国已建了很多科普场馆,但高质量的科普展览并不是很多。“有些是有‘展’无‘教’,有的比较粗糙,内容单薄一些,还不大准确,政治口号多,对自然科学史上重要人物和贡献、对科技最新发展成果及其意义解释得不多、不够。”他建议,应该提倡专家办展览、办栏目,要真正下功夫办。“科普工作均衡发展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田红旗说。她介绍,2020年,湖南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14%,与全国平均水平(10.56%)相比稍有差距,湖南省内市州之间差距更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10%的市州仅7个,市州间最大差近1倍。她建议,加快推进科普工作区域协调平衡发展,推进科普资源下沉,提高基层科普能力,让更多特别是偏远地区青少年公平享受优质科普资源。
四、结 语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转眼间即将与万物生长调研挥手告别。回首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许多细节和精彩瞬间值得珍惜和怀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一段时光,是对我们大学的一次洗礼,也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的作用。这次社会实践也让我认识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交流是很重要的。也许我们来自不同的班级,也许我们日常生活中毫无交集,但是我们却可以为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对于自己一个将纳入大学不久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团队的小伙伴亦师亦友,彼此互相学习知识、道理,团结协作,一起努力,共同进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便是如此吧。
总书记在北大讲话时提到了我们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还形象地比喻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我不仅要自己扣好扣子,还要帮助未来我的学生们扣好他们人生的扣子。我要以习书记所说的“勤学、修德、明辨、笃行”勉励自己、要求自己。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学会担当;加强道德修养,立足平实;善于明辨是非与决断选择;踏实做人、扎实做事。从我们学生的角度来看,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切切实实地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而习总书记本人更是我们心目中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导师。他每一次对青年的嘱托,都在我们心中扎根、开花、结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总书记的话语,我们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激励着我们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广大青年必能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陈灵芝.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李文华.中国的自然保护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田兴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石绍峻,诸葛纪明,张纪昌.试析大科普格局中的“小科普”策略.[C].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2011
[5]惠诚.科普3.0时代来到小议新媒体环境下科普知识的传播[C].第七届海峡两栏科普论坛会,2014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1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