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张怡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分析

□张怡(生命科学学院2106班)

【摘 要】城市的发展是人追求自身发展的空间反映,也是人与自然关系或人类文明在空间上的映射。生态城市的发展升级,离不开生态发展制度完善和生态型政府建设;实现生态城市的健康运行,需要绿色理念融入科学布局,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方向,为生态城市可持续性的经济繁荣,打造以生态产业为核心的竞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当前我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升级,通过生态城市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绿色 发展 生态 和谐

一、前言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城市的认知和定位,更取决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理念。随着全球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城市病日益突出,以广义的生态理论视角,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生态型社会,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城市发展升级,成为一个时代命题。

首先,“生态城市”与普通意义上的现代城市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生态城市中的“生态”,已不再是单纯生物学的含义,而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纯自然层面上的生态。第一,深刻把握绿色治理理念与生态城市的实质内涵。要摸清绿色治理的核心概念、要素与问题,探索建立起绿色治理理念的机制。将绿色治理机制建设工作列为绿色治理工作的首要任务。第二,要充分把握美丽宜居生态城市建设要求。将绿色治理理念与生态城市相融合。坚持突出生态城市形态,山水与城市交织,自然与繁华共生,让绿色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城市与森林田园融合在一起,城在园中、城园相融;重塑大美形态筑“景”,既有自然景观的意境,也有人文景观的精彩,既有一砖一瓦的精致,也有大地景观的震撼,处处皆景、景城合一;此外,还要深挖城市文化的底蕴,大力传承城市文脉,将文化融入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第三,以“两山”理论为指引,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创新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低碳城市建设路径,正确处理治理与发展的关系,将绿色治理理念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绿色化、低碳化的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交叉融合升级,支持生态建筑业、生态交通业、生态制造业等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开拓城市新业态。

其次,完善生态发展制度体系,构建城市生态型政府。推动生态城市发展升级,要从制度上和执政能力上,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的整体性、长期性与可持续性的问题,从生态社会发展全周期的角度,建立生态型政府。第一,完善生态发展相关的制度化设计。包括:完善绿色生产制度设计,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环境保护成本纳入价格,促进绿色技术、工艺和产品的生产,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绿色制度设计,让绿色成为新的消费导向;完善绿色金融制度设计,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系统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常态化的监管体系,以倒逼机制保障生态城市发展得到更好实施。第二,要不断完善生态化发展工作机制。将生态城市发展升级的指标和计划目标,纳入政府执政考核体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各部门组织职责明确,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和技术手段,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第三,发挥协同效应,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生态型城市政府的多元共建格局。社会组织的活跃程度,是城市活力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生态型政府需要和社会组织建立常态化、开放化的对接机制,加强建立社会协同治理关系;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商制度化;通过制度性规定,形成实质性落地,构建和不断完善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接口设计。第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城市发展升级的重要条件。加快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执政水平,实施智慧型城市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整合分析城市运行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以实现生态城市发展升级的决策精确化和措施高效化,从而协力政府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健康社会发展。

再次,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科学规划布局,实现生态城市健康运行常态化。生态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是要通过各种城市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有机结合与融合,实现各个区域、各种单元、各种基础设施在功能上的互补。第一,眼光不能局限于城市本身,需要建立城乡“共建、共生、共荣”生态融合体。城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生态城市科学规划方面,需要按城乡结合、工农结合、方便生产、便利生活为原则,构建城乡融合的空间结构,使城市与乡村在空间上有机融合及在功能上优势互补。第二,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着眼于远期发展与生态潜在功能的开发,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力,把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在生态功能区划中既要避免各类经济活动对居民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工业、生活污染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威胁,同时也要保证工业区、商业区与居住区的适当联系以及居民娱乐、休闲等生活需求。生态功能的区划应遵循突出主导功能与兼顾其他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多种功能并存。在将功能合理地段组合成为完整区域的同时,结合考虑生态服务功能类型,既照顾不同地段的差异性,又兼顾各地段间的连接性和相对一致性。比如:推进“社区+生活圈+商业圈”生态圈的形成,最大限度降低不合理的流动性,避免进一步加重加大城市病。第三,以生态优先产业化发展为城市布局的重要抓手,确保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注重产业生态链的打造和上下游产业分工协作、转移的规划,同时还要改善、调整旧城市的不合理布局,加强新城市生态化布局,将提升城市的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升级经济产业结构、防治城市污染源,作为生态规划的重要举措。

最后,培育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方向的城市新业态,打造生态产业竞争力,为生态城市经济繁荣提供新动能。第一,生态城市要求的产业必须是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的业态。坚持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方向,发挥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价值。促进传统经济向高效可持续的生态经济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化的生态产业升级,促进生产、生活方式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生产、绿色消费转型。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推行绿色消费是城市生态化进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绿色消费中的导向作用与示范作用,引导消费者改变传统消费模式。绿色消费包括: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方向转变,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政府还可以制定一系列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制度以及监督、激励机制,鼓励服务企业开发、生产、引进绿色产品,不断扩大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积极措施。第二,着重打造“第二产业+生态模式”转型升级,以生态思想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实现新动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把绿色发展作为动力来源,着重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建筑、生态交通、生态能源等,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综合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推进产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向生态产业转型。通过城市第二产业生态化发展,培育产业新业态,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生态文化、生态旅游、生态教育、生态金融、生态物流、生态供给为基因的生态服务业。通过加强第三产业的引领作用,不仅推动城市的循环经济建设,实现城市生活领域的节能减排,还可以影响改变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消费方式,为城市生态化发展升级,让生态城市更具魅力、竞争力和生命力。

城市的发展是人追求自身发展的空间反映,也是人与自然关系或人类文明在空间上的映射。生态城市的发展升级,离不开生态发展制度完善和生态型政府建设;实现生态城市的健康运行,需要绿色理念融入科学布局,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方向,为生态城市可持续性的经济繁荣,打造以生态产业为核心的竞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当前我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升级,通过生态城市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

1、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状党的十八大中,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全面开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开端。我国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可通过五项指标来衡量。第一指标是城市第三产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城市总GDP的比值、城市绿化面积等元素,通过一定的比例折合,形成总体衡量指标。在第一指标的衡量当中,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率为36.44%;第二指标含有城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市公交客运总量两项元素,衡量结果为19.11%;第三指标由公交客运总量、城市绿化面积、失业人口占比三项元素构成,评价结果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率在12.95%;第四指标是城市失业人口占比,衡量结果为9.99%;第五指标的衡量标准是城市森林覆盖率,衡量结果为9.32%。从全国范围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较优的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靠前,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北京、广东和上海,其次是江浙地区[1]。而黑龙江、吉林、贵州、青海等地的排名最末,可以发现,这部分区域的经济水平欠发达,相对应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也较差。

2、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生态保护意识欠缺

在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能够发现,虽然近年来人们的环保理念逐渐提高,但这种理念和意识的高度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距离“文明”间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居民、企业甚至政府管理人员都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以生产型企业为例,企业经营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想要充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最大程度的减少生产污染物的排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购买污染物处理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这样无疑会与企业经营目标发生极大的冲突。二者权衡之下,企业更有可能选择逃避环保部门的监管,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更多经济收入。社会整体的生态保护意识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相关的环保产业发展受限,生态文明建设氛围严重缺失,在此背景下,想要有效开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异常艰巨。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经济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从追求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此过程中,国家不断通过宏观调控经济进行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逐渐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例如,我国很多城市以发展重工业为契机获得了今天的发展成就,但产业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大,工业产业与服务产业比例严重失衡。

对于这些城市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实现产业结构的明显调整非常困难,这种情况在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合理性不足,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给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带来较大阻碍。

(3)自然资源不断紧缺

有专家指出,我国资源短缺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制约正逐渐由短时间制约向向长期制约过渡,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但自然资源的可供开采的时间却日益缩短。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储备也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例如很多大中城市的水资源短缺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再加上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物质需求,自然资源会更加捉襟见肘。

3、处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对策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

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强化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是第一要务。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应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进行。这些部门是国家政策的主要践行者,是社会的服务者,理应做好表率,通过自身行为习惯的改变,影响周围更多的人,将生态环保理念践行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另外,各级政府可出台强制措施,要求当地居民主动进行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设置更为科学的城市运行规则,鼓励居民主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例如,提高家用汽车养路费缴纳额,根据汽车排量收取一定的环保管理费用;全面铺设智能公交网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2)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国家应给予新能源产业、生产工艺先进的制造产业、服务产业等更大的政策扶持,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扩大与发展。要求传统工业产业不断进行系统优化,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给予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或政策鼓励,引导其积极建设污染处理系统[2]。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对第一、第二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国家的政策影响和企业的优化创新才能实现。

(3)转变生产力,发展现代科技

生产技术的落后是导致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代科技作为新的生产力非常重要。现代科技也是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有效措施。努力进行技术革新,积极发展更为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逐渐减轻企业发展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例如,进一步扩大太阳能、风能的使用范围,首先从城市生活开始,以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实现城市绿色生活。

结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思想意识、产业结构、社会技术水平等息息相关,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将生态文明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以生态标准严格要求各项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我国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

(一)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 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街等。要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因此,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手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二)调查对象

整理出问卷后,通过线上扫码的方式邀请社会各阶层人士来填写。我们团队中有湖北11人、贵州3人、山东2人、福建1人、江苏1人、河南1人、辽宁1人,大家都积极宣传我们此次社会调查活动,最终得到了不错的数据。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以及查找文献的方法访谈为辅。以调查问卷为主,且广泛参阅和收集各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资料和文件、总结、汇编以及期刊杂志等多方面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了调查问卷的内容,明确了调查的方向和方法。我们此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并在调查过程中加入了部分访谈的方法,在调查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多方面结合进行调研分析。

问卷调查法:团队成员经过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开会讨论最终确定了本次的调查方向和调查问卷,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问卷的终稿是以“绿色和发展双赢,生态和文明共行”为调查主题。问卷由8道单项选择题、5道多项选择题和1道填空题组成,其中前3道题为基本信息题,以详细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文献法:在调查前通过知网、中国期刊网、湖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官网、万方数据等查阅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和整合,从而进一步了解生态文明现状及其建设方案等相关知识,去粗取精,进而确定详细的调查内容。

(四)问卷调查

此次实践活动以“绿色和发展双赢,生态和文明共行”为调查主题,并为之精心地设计了问卷。全队总共有21个人,共同出题并选出客观性及准确性高的相关题目,整理成一份内涵相对全面、覆盖广的调查问卷。问卷由8道单项选择题、5道多项选择题和1道填空题组成,调查问卷集合了我们21个队员的全体智慧,题目涉及还是比较全面和广泛,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调查过程

2022年12月8日,在队长的组织下于生科院举行了团队的第一次会议,每个队员都进行了自我介绍,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宣传部、组织部、活动部和秘书部四个小组,然后又将各组人员分配到四个小队里并选出负责人,同时也对本团队接下来的调查计划和每个部门应做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明确,为后面活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022年12月14日,在腾讯会议展开了第二次会议,队长对每个队员进行了分工,对问卷调查的完成度做了强调。接着,每个小组对宣传标语进行了设计,并且各小组组长对组员们的具体分工做了安排,明确了接下来的任务。

2022年12月16日-2022年12月29日,队员们分别在线上展开调查,收集数据。

2022年12月31日,我们在腾讯会议上进行了最后一次会议,队长总结了宣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强调要写好后期总结和心得体会。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活动向各队员所在地线上发出调查问卷,回收问卷共377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总体的有效回收率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Excel进行图表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篇报告的调查结果选取其中的进行分析,来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和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程度,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一半以上,而男性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的33.16%。在调查对象年龄段上(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工作状态的群体,其中在青少年相对较多,占有效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有201人,其次是青年,有109人,而中老年群体人数相对较少,为青年人数的二分之一。在调查对象的所在地上(如图3所示),以湖北省为主。但是本次调查涉及的人员性质还是挺全面的,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图1.调查对象的性别结构

图2.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1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晋安河畔净化水环境,琼河社区共筑绿色梦

2024年11月20日下午,福建师范大学绿意环保协会、环境与资源学院理论学习部、2022级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团支部共同前往晋安河沿岸开展系列护河爱水活动并深入琼河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旨在通过…… 姜瑞瑾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查看全文 >>

环境与资源学院多个团支部前往福建省大气环境监测站开展交流学习

11月13日,借助福建省环境保护协会与福州市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提供的环保设施开放的机会,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22级环境科学团支部与2024级环境工程第二团支部共同前往福建省环境监测…… 姜瑞瑾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查看全文 >>

“核”你我联手同行,共筑辐射环境安全线

11月6日下午,福建省城市建设协会、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福州市工会联合环境与资源学院两委学生会、2022级环境科学团支部、2024级环境工程第一团支部前往福建省核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参观学习…… 2022级环境科学团支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查看全文 >>

青燕归巢·家乡共建——2022级环境科学班实践队积极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

2024年7月-9月,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2022级环境科学班实践小队积极报名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组成青燕归巢实践队,化身成一只只归巢的“燕子”,用年轻与活力投入到家乡建设中…… 2022级环境科学团支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地理与环境学院举办“点亮征信之路 共筑诚信社会”专题讲座

为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征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征信观念,推动诚信社会的建设与发展,11月24日,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于东…

晋安河畔净化水环境,琼河社区共筑绿色梦

2024年11月20日下午,福建师范大学绿意环保协会、环境与资源学院理论学习部、2022级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团支部共同前往晋安河沿岸…

医学院“吐槽大会”后勤服务策划案新闻稿

医学院“吐槽大会”后勤服务策划案新闻稿本网消息2024年11月23日晚,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在J1-408教室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心语为墨,筑梦成歌

在心灵的幽深处,有一片梦幻的净土,那里的话语如星子般闪烁,等待着被描绘成璀璨的画卷。“心语汇梦”志愿服务活动,恰如一…

树达学院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

学院青工部、青发部开展“保护母亲河,我是河小青”志愿活动(通讯员黄颖曦彭湘)11月23日上午,我院文法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

最新发布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青年师生第三宣讲团赴烟台市龙口市石良镇开展入户宣讲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1月30日,曹傲东作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师生第三宣讲团的一员,来到了山东省烟台市龙口…
大手牵小手,支教一起走
社会如同一架纺车,编织着时代的鲜亮底色。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飞速发展时代,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开启了一个多月的“一起云支教·奋进新征程”2023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本次活动将开展“一起云运…
志愿服务基层,践行使命但当
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传承优良家风,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红星闪闪队于2023年1月23日开展“志愿服务走基层”活动。活动期间,队员们提前进行了环保知识交流和志愿服务培训,印制了环保知识…
山东大学知书达理志愿服务队开展线上科普活动
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于2023年初这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山东大学知书达理志愿服务队完成了第一次线上科普微课堂的讲授。尽管之前已有过多次面对小朋友们的科普经历,但当我打开摄像头与麦克风的那一刹那,内…
科普进社区,服务惠民生——实践纪实
科普进社区,服务惠民生□段凯丽(生命科学学院2103班)中国青年网黄石12月28日电(通讯员:段凯丽)为加强黄石地区居民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让居民们树立起为加强黄石地区居民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让居民…
开展科普教育,促进知识传播
开展科普教育,促进知识传播——关于“科教进社区,科普润人心”的实践活动¨潘加健(化学化工学院2204班)寒调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的一个良好的结合点,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升自己…
“科教知识进社区,科普润人心”专题实践活动心得
“科教知识进社区,科普润人心”专题实践活动心得□叶心如(化学化工学院2202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调研实习,对我以后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我开阔了视野,增强…
寒假“返家乡” |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学子实践纪实(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
寒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研究心得
寒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研究心得——关于科普知识进社区□段凯丽(生命科学学院2103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个寒假,我们的寒假生活因为寒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而变得丰富多彩。作为参与队员…
“科教知识进社区”专题实践活动心得
科教知识进社区”专题实践活动心得□段恒(化学化工学院2204班)“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和总结世界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经验,并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