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及一些亚洲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习俗都不相同。为探究春节习俗,2023年1月21日-25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故里寻脉社会实践队前往济宁市任城区与山西省吕梁市,到达当地农村去亲身感受,去了解当地的春节习俗,向当地老年人了解一些当地春节习俗的变化和发展。
提到过年,许多人想到的都是一家围在一起包饺子。饺子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包饺子、吃饺子,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欢度除夕的一个重要活动。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过年,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实践队员在于老年人的交谈中了解到,各家的年夜饭会有所不同,但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鱼和水饺。鱼,取其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而饺子的形状像一个个的小元宝,一盘盘的饺子则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兆头。而包饺子的饺子皮各地区也有所不同,在北方,饺子是经常食用的,饺子皮基本上都是自己手工擀出来的,面皮很软,在包饺子的时候很容易粘合上,饺子包的紧实不会散开馅漏出在汤中的情况。南方人在吃饺子的频率相对要低,平时吃的时候大多都是到市场上购买。实践队员通过调查发现山东当地的习俗,年三十的饺子一般要在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晚上子时再吃,因为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饺子作为北方人日常饮食中的主食,在吃饺子的时候还要搭配着蒜一起吃,有句话是这么说“饺子就蒜,越吃越香;饺子就酒,越吃越有”。在南方吃饺子,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小吃。最后实践队员还发现在任城区内,当地居民在年三十吃肉馅的饺子,在正月初一则要吃素馅的饺子。尽管春节各地的习俗大不相同,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待确实一样的。
图为实践队员向老人了解春节习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心如 供图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对于春节,不同的地方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这次,实践队去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汾曲村考察,去了解他们的春节习俗。我们了解到,村里会分东南两地,分别搭起楼塔,还有占据整条路的大型秋千,这个秋千不仅深受小孩们喜爱,也是很多年轻人都要参与的一项娱乐活动,同时许多青年小伙用来比拼的一项活动,看谁踢的更高,看谁很勇敢!若是不敢踢或者上去发抖,总免不了要被嘲笑,这也给过年带来了更多的欢乐。此外,还会搭建一个舞台,或是唱秧歌,或是唱歌舞,下面还会有几个很大的火堆,用来取暖。若是唱秧歌,舞台下面的主体必然是老年人们,他们带着板凳,一堆堆地围坐在舞台旁,不时和周围的老朋友们讨论着剧情,很是享受。若是歌舞,下面的主体必然是年轻们,但是不论是表演什么,唯一不变的,就是小孩们一定会去。他们对于舞台上的不是很关注,但是对台下的卖烧烤的,卖糖葫芦。还有各种杂耍的很是期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2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