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游览宜兴太华山根据地纪念馆,纪念革命先烈
2023年1月5号,实践队员金超在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参观实践
宜兴市太华镇曾是抗日战争后期苏浙皖边区的革命根据地,是苏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指挥中心,被称为“苏南小延安”。在太华镇龙珠湖南面,苍山翠竹环抱之中,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十分引人注目,这里全方位、多角度再现了以太华山区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斗争和新四军根据地建设的峥嵘岁月。
展厅共分五个部分,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物实物,仿佛让人重回那段激荡岁月,纪念馆内,一门按照1:1比例复制的九二式步兵炮格外醒目,这是十六旅在杭村战斗中缴获的重要战利品。1944年3月29日,旅长王必成率部于安徽广德杭村(牛头山)歼灭了日军一整个中队,缴获大量武器,其中就包括这门威力大、便于拆分携带,且十分适用于山地作战的九二式步兵炮。杭村战斗是十六旅在苏浙皖边区作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据统计,十六旅在苏南战场作战1242次,极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苏南根据地军民为驱除侵略者,实现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作出的巨大奉献与牺牲令人感动。在这些照片里,印象最深的是叶飞将军在阳澄湖上的留影。朴素的衣衫,瘦削的身形,破旧的船只将军却正在开怀大笑。是什么力量让将军没有为艰苦的条件、未明的将来锁眉焦虑?这份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支撑?我边参观边思考,答案渐渐明晰:
一是坚定的信仰支撑。老一辈革命者中,有很多人家境殷实,受过良好的教育,绝非是日子过不下去了起来闹革命的。如果不是对共产主义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对民族独立和解放有必胜的信念,大可不必把身家性命投入到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26 岁的陈乔年在行刑前留下一句话:“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正是这种立志要为子孙后代谋幸福的牺牲精神,这种坚定必胜的信念支撑着一批批革命者前赴后继,面对任何困难乃至生死考验都乐观豁达勇往直前。
二是钢铁的行动支撑。新四军素有铁军之称,以“听党指挥,坚定信念;坚忍不拔,英勇果敢;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内外团结,众志成城;步调一致,纪律严明”的精神内核治军,长期战斗在敌情复杂环境险恶的战略要地,面对日伪军的频繁“扫荡、清乡”,坚持与敌人血战到底,以钢铁行动力压倒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因地制宜的灵活战法,积无数小胜为大胜,最终成为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胜利之师。这钢铁一般的军队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来源
三是有力的群众支撑。“军民是胜利之本”。苏南根据地的党组织和新四军,始终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先,浴血奋战,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共产党、新四军是真正抗日救国的政党和军队,从而衷心的拥护和支持共产党、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和新四军留守苏南的解放战争中,新四军和苏南人民鱼水情深,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1941年,太滆地区连降暴雨,2000多亩滩外田遭水淹,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和新四军迅速派员抢救,1000多人在齐胸深的水中奋战3天,抢救出稻谷3000余担。新四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老百姓待新四军也如亲人一般。在太华山区,流传着被战士们称作“亲娘”的汤大娘陈盘金的故事。她亲自送儿子参加抗日,家里也成为抗日干部的工作地。因为战争艰苦,新四军希望把两个小孩寄养在陈盘金家中,虽然家中已有六口人,生活非常拮据,陈盘金还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始终以两个孩子为先,春荒之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粮食让给两个孩子吃。涌现出谈盘龙紧急护送罗司令、邓槐银勇救新四军指战员、新四军的干娘邵银妹、卢大妈受刑80天不屈服、僧侣支持新四军抗日等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群众爱军护军典范。这种无微不至的军民鱼水情,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提供了深度滋养。
自2018年开馆以来,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共接待参观者40万人次,人们在这里重温烽火岁月、追忆英雄豪杰。馆内还先后开设了党课讲座、太华抗战故事、重温入党誓词、新农村考察等红色课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2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