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漫长的历史岁月造就了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民俗文化作为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支撑着中华儿女生存发展。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民俗文化都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对于中华儿女的思想教育,培养中华儿女的民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能够产生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自豪感。
为深刻了解民俗文化,真正践行民族精神,2023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一路“统”行小队队员连秀娟来到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走进东山民俗博物馆,进行民俗文化实践调查。
东山民俗博物馆坐落在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著名旅游风景区蒙山南麓。沂蒙山地区是一片红色的沃土,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诞生的沂蒙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在沂蒙这片钟灵毓秀的神奇沃土上,诞生了无数圣贤奇才,也诞生了无数革命英雄,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临沂时表示,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抵达目的地,一路“统”行小队队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东山民俗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座泥土糊制的粮仓,粮仓上“丰收”、“进宝”的大字重现了从前农村劳作生活的韵味,也流露出劳动人民期盼粮食丰收的愿景。进入展厅,各种展品有序摆放着,许多老物件已经落满了灰尘。有些展馆按照从前老样子装修,展厅中的物件也按照沂蒙风俗家中的安置讲究进行摆放。收藏馆中有驾木轱辘车,虽已破旧,但仍能让人浮现出老牛拉着这车,缓缓前进的样子。这些老古董就是活历史,不用一字一语,却诉说着地道的沂蒙风土人情,让参观者重现沂蒙人的起居生活,感受沂蒙民俗文化的历史变迁。
实践过程中队员跟随博物馆内讲解人员参观了陶瓷酒瓶、编织服饰、民有家具、婚俗节俗、非遗游艺等多个展厅,见识到了数千年来沂蒙山地区人民群众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文明成果,深刻体会到了沂蒙民俗文化的鲜明特色与丰富内涵。工作人员介绍,东山民俗博物馆内展品多达两万多件,涉及从清朝到民国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沂蒙人民生活、劳作等方方面面的物品,传承着沂蒙老区艰苦奋斗的精神,沂蒙山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的历史进程皆在这些物件中系统地展现。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一路“统”行小队成员收获很大,了解到了平时不知道的风俗及其来历,同时也给了队员一次与家乡文化交流的经历。本次实践使得队员认识到民俗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与独特的精神,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个性与启迪,是我国传统文化有力的传承。只有弘扬民俗文化,才能延续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俗文化不断变化与发展,这是其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民俗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可以为社会带来良好的效益。一路“统”行小队成员实践调查后了解到,在现阶段民俗文化也存在着变迁与消失的现象,亟需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推广。各地区必须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开发,避免出现民俗文化失传的现象,促进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在中国,各个地区的民俗文化都具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新一代年轻人去积极思考怎样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是新一代青年的使命与任务,需要每个人都为此付出努力,充分了解自己的地域民俗文化并使其得到繁荣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2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