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文化传承——南山烈士园行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微电子与大数据 作者:席余杰

南山烈士陵园

巢湖市南山烈士陵园,于1981年经原巢县人大常委会批准,由城区卧牛山迁址于巢城南郊望城岗,占地面积68亩,交通便利,环境幽雅。1994年4月经原县级巢湖市人民政府批准扩征荒岗地192.43亩,并成立巢湖市南山烈士陵园管理处。

现陵园总占地面积260.43亩,陵园自成立以来,年接待全市大中小学生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团员、青年、部分老同志及驻巢部队官兵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15000多人次,成为巢湖市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新形势下,南山陵园的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业务主管部门工作部署,加大硬件投入,强化软件升级,把陵园建设成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基地。为此,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发挥陵园优势,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大力开展创收活动,转变观念,逐步走“以园养园,以副补园”的新路子。按照“先绿化,后美化,由点到面,由外到内”的原则,进一步做好陵园的绿化工作,把陵园行道两侧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强化陵园内部管理,以周到热情的服务,接待来园观瞻人员;树立好“窗口”单位的形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争取把南山烈士陵园建设成集纪念、教育、宣传、游览于一体的社会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代化陵园。园内树木郁郁葱葱,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刘为民、应仁书和夏长根等烈士墓即在树木葱茏处。那里树影婆娑,花鸟相映成趣,为烈士墓营造了清幽雅致的氛围。

百年树木枝繁叶茂,烈士精神万古长存。烈士的墓碑上,书写着他们的生平及事迹介绍,目睹此碑,我的脑海里不禁出现了一幅幅先烈英勇作战,宁死不屈的画面。团队成员不约而同地向烈士鞠躬,并利用现有的清洁工具默默地扫去墓上尘灰。站在大门处,一眼望去便是山脉般绵延不绝的楼梯,躺在那里,默数一年四季。一年有多少个脚印,在昼夜中上下翻飞、交集,或来自仰慕先烈的后辈,或来自辛勤劳动的园丁。长长的楼梯,垫脚的阶石,却写着人间最崇高的敬意。楼梯的尽头,是烈士纪念碑。为纪念巢城1949年解放,纪念碑设计高度为19.49米。碑的正面题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怀着对先烈的敬畏与钦佩之情,实践团队成员一起向纪念碑鞠躬默哀。

南山有幸埋忠骨,革命精神永传承。伴随着蒙蒙细雨,我们团队成员结束了此次南山烈士陵园之行。此次出行,我们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峥嵘岁月之时,加深了自身对巢湖红色文化的认知与记忆,也深刻认识到了身上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更能理解习总书记的“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3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乡村振兴的启明星:山东农民夜校的奋进之路

乡村振兴的启明星:山东农民夜校的奋进之路在山东的无垠沃野之上,农民夜校宛如熠熠生辉的启明星,点亮了乡村教育的漫漫征途。通过对乡村企业职工的深入调研,我深切领悟到农民夜校在这…… 刘思彤 杨子怡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农民夜校换新颜,乡村振兴谱新篇

(通讯员毛云飞)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浪潮之下,农民夜校作为培育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阵地,其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深度洞察新时代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际状况…… 刘思彤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实践赋能文化,青春共筑未来

在实践活动的开篇,我们的团队齐聚一堂,召开了至关重要的筹备会议。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庄重,犹如一场思想的盛宴即将开场。实践队长从理论的深度剖析,到实践的具体规划,为我们细致…… 刘思彤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通讯员张佳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精神追…… 刘思彤 张佳怡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启智润乡土,振兴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 刘思彤 王洋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农民夜校转型:破局困境,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山东农民夜校转型:破局困境,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通讯员宋雅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壮阔蓝图中,提升农民素质、革新乡村教育是关键所在。曲阜师范大学兴农先锋实践队积极响应时代号召,…… 刘思彤 宋雅雯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正创新,共谱春节新篇

守正创新,共谱春节新篇(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 刘思彤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暖冬社区行,服务绘青春

青年之信念,无“退缩”之念;惟知奋进,惟知担当。社区是城市的基石,是连接每一位居民的情感纽带。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的…

访学港新拓视野,共研物理启新篇

为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2025年1月15日至22日重庆大学物理学院“领物未来,理行天下”实践团前往香港和新加坡两…

探寻年集寻年味,携手共倡文明过年

近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情燃梦,众志治行”社会实践队成员于2025年1月28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走进镇上…

探邑中历史,溯抗战风华

1月31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史践履,睦邻同行”社会实践队在寒假期间走进平邑县博物馆,深入探寻历史文化的奥…

擎青春之旗,奔赴家乡建设新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尤其是全面落实习…

最新发布

“阳康”迎接新生活,风雨过后是彩虹
新冠疫情伴随着2022慢慢成为过往,为了调查疫情过后“阳康人”在社区的生活情况,2023年1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抗疫温情调研实践队队员来到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的一所社区展开调研。实践队队员来到社区后,首先选择…
网络销售新局面,守得疫散见月明
为了解疫情之下,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实践队队员来到了临沂市兰山区进行实地走访。有着多年网店经营经验的李女士接受了本次采访,热情地解答了实践队队员的诸多疑惑。李女士从事车用避光垫的网络销售,主要…
珍爱生活空间,热心创城工作
随着抗疫宣告结束,社区工作也将逐步迈入正轨,泰城的创城工作也将继续开展。为了给社区居民们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2023年1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抗疫温情调研队成员来到泰山区上高街道御蓝山小…
抗疫背景下青年群体对年画文化接受度调研
中国民间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2023年1月1日——1月12日期间,曲阜师范大学抗疫温情调研队开展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青年群体对年画文化接受度的调研…
抗疫落幕,精神永存
为追寻先烈足迹,学习红色精神,曲阜师范大学抗疫温情调研队队员于1月12日下午拜访了平凉灵台荆山桃林下的红色圣地——灵台革命纪念馆,认识到一位曾被赠与“浩然英雄气,永存天地间”美誉的英雄姚显儒。实践…
腊日迎春,祛疫祈祥
为更好地了解居民们在疫情管控放开状态下的生活状况,以及疫情结束后人们对春节的筹备和期盼。曲阜师范大学抗疫温情调研实践队队员于2022年1月12日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展开了系列调研。实践队队员首先深入街…
赶集在春天,烟火满人间
赶集在春天,烟火满人间大寒时节近年关,家户争忙把集赶。“赶集”一词最早出自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地部一》,而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汉代。赶集最热闹,交易量最大的时候莫过于乡村老百姓置办年货的时候。…
观千年古塔,感受传承的魅力
观千年古塔,感受传承的魅力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增进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1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薪火相传队队员前往巨野永丰塔,参观巨野全国重点保…
一窗砂纸,演绎古今传奇
一窗砂纸,演绎古今传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皮影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四川皮影历史悠久,既受到陕西皮影等外来皮影文化影响,又带有蜀锦、蜀绣及民间剪纸等地方色彩,兼收并蓄形…
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
为提升乡村阅读推广覆盖面和适用性,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乡村文明风气,更好满足群众高质量阅读需求。近日,武城县图书馆,开展了“书香武城”创建暨阅读推广志愿者培训活动。曲阜师范大学抗疫温情调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