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抗疫温情调研队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作者:刘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身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奋进新时代,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抗疫温情调研队于2023年1月13日上午观看了宋立林教授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

此次宋教授讲授的主题为“千年文明、百年党史、青春使命”,此主题明确的阐述了宋教授将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建党百年历史以及青少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接班人几个方面进行此次的演讲。

首先,教授以“传统文化为什么会这样红?”这个问题为切入点,介绍了汉初七十年汉高祖、吕后、文景之治、武帝贯彻孔子的庶-富-教的思想,点明汉初七十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要大力发展文化,其后又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层级,表面文化、物质变化、中层文化、制度文化、深层文化、精神文化,由此指出中国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化。

在介绍中华民族建党百年历史时,林教授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话表明,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系谱,为我们厉荡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的精神气。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带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林教授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这4点要求,更希望青年人应该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通过本次的学习,队员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坚定了队员们要学好传统文化,做时代好青年的心,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任何青年都应义无反顾地学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撰稿人:丰舒畅

抗疫温情调研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3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立足扎实传统底蕴,创新建设文化强国

春节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烙印下深刻的印记,形成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并随血脉一同传承。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展望宏图,在文化自信中自强。

春节申遗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的有力支持,更是意味着这一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团圆、和谐、吉祥等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与……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指摘时弊,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春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通过采访多名路人发现,不同的人群对于春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正创新,在传承文化中发展。

“守正”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翼。守正,就是要坚守春节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春节的核心价值观是春节得以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春节申遗

山东在春节申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我看到了地方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力量。自2015年设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以来,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春节后的二月二,都会开展大量非遗传承……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护春节文化新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春节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美食和热闹。《礼记·月令》中说“数将几终,岁且更始”,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春节申遗成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护春节文化新光,承华夏千年薪火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记忆与深厚情感的传统节日,在2024年12月4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令国人振奋,也让…… 王艺琳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立足扎实传统底蕴,创新建设文化强国

春节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烙印下深刻的印记,形成不可遗忘的民族记忆,并随血脉一同传承。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

展望宏图,在文化自信中自强。

春节申遗的成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的有力支持,更是意味着这一传统节日…

指摘时弊,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春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通过…

守正创新,在传承文化中发展。

“守正”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基。“创新”则是推动春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翼。守正,就是要坚守春…

童护智感先锋团前往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八实验小学开展实地调研

为全面了解校园安全建设现状,推动构建更安全的学习环境,1月25日,山东大学(威海)童护智感先锋团成员李劲前往泉州台商投资…

最新发布

寒假乡下社会实践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劳动。寒假,我到我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帮忙,进行为期两周的社区服务。我的任务主要是负责社区居委会办公区域和卫生所的…
新冠无情,人间有爱 ——抗疫温情调研队
今年冬天有点特殊,随着阳性病例增多,药物需求增加,一时间,许多药品变得“紧俏”。今年冬天也倍加温暖,在阳性人数激增,药物紧缺,线上、线下出现药物难买,老人易感染的情况下,社区积极行动,组织志愿…
过年之赶集,感受传统的年味文化 ——抗疫温情调研队
疫情逐渐结束,临近春节,大多数市民开始准备年货,许多住在农村购买不便的农民来到了热热闹闹的集市购买年货。年货,就是为了浓浓的年味,而置办货物。为更好的了解人们购买年货的情况,及就疫情结束后人们…
抗疫背景下青年群体对年画文化接受度调研 ——抗疫温情调研队文化发展调研
中国民间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2023年1月1日——1月12日期间,曲阜师范大学抗疫温情调研队开展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青年群体对年画文化接受度的调研…
让马蹄烧饼搭上电商的“快车”
中国青年网济南1月9日电(通讯员董新宇)为普及相关的电商知识,促进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曲阜师范大学“电商兴农社会实践队”在网上发布了“后疫情时代下消费者对当地特色产品销售状况及对电商了解程度”的…
青春在行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抗疫温情调研队
奋斗擦亮青春底色,实践担当时代重任。为引领青年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曲阜师范大学抗疫温情调研队…
馄炖飘香,情暖人心
在新年吃馄饨取其混沌初开之意,传说盘古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为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诣意,意思是浪食满园,五谷丰登。2023年1月30…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抗疫温情调研队走访烈士陵园
时间的长河缓缓流过,许多事情被遗忘在海底,化作几抷泥沙散去,只留下斑驳的痕迹。然而古往今来,中华文化没有在千年风雨的冲刷下淡泊褪色,反而在历史的潮起潮落中历久弥新,愈经岁月的打磨而愈散发其光辉…
抗疫当下,人人有责--抗疫温情调研队
临近年关,无数医护人员仍然坚守岗位,拉起抗疫的一道战线。为了更加了解医护人员的抗疫的辛苦,曲阜师范大学抗疫温情调研队队员来到其中一个社区,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图为医护人员和调研者准备核酸…
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再加上吃元宵的习俗,这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