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4日,“沧海拾遗”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樊皓嘉线下前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观学习,传承非遗文化。其余团队成员因地域限制,选择以线上形式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同步学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审美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国家级文化殿堂。现有展览包括“影戏人间”“藉器传文”“太行之魂”“丝路丹青”“松纳柴器”等,共展出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丝路壁画、中华戏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画、民俗表演等多个门类上千件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
“太行之魂”展厅聚焦于中国剪纸这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民间剪纸产生在劳动人民之中,世代相传。在欣赏这些剪纸作品的过程中,参观者均被其鲜艳的色彩、灵动活跃的表达所打动,更能从中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望。每一幅剪纸作品,不论从创作题材上,还是表现手法上,都体现着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使这些作品既有传统剪纸艺术的内涵与特点,又具有强烈的现代艺术创作特点。艺术家在传承传统民间技艺的基础上,拓展了剪纸艺术的表现空间,展现了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的就是“影戏人间”展厅的主人公——皮影戏。皮影戏亦称“影戏”,是原始社会的祭祀歌舞、战国时期的俳优、汉代的角抵百戏之后中国戏曲的延续。它历经千年承传流变,如今仍活跃在我国民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观中,团队成员发现皮影雕工极尽精美,镂空与留实巧妙搭配,使得皮影造型繁简得宜、虚实相生,极富特色,构成了完美的艺术整体。
“瓷器之成,窑火是赖”,千百年来,窑炉营造和烧造技艺,赓续精华,创新不辍。在当代,景德镇的陶瓷工匠通过对窑炉不断进行研究、探索、改进、试烧,形成了名为“松纳柴器”的艺术柴窑。窑火烧出了中国陶瓷的灿烂、照亮了世界陶瓷的大道。 通过参观百余件艺术柴窑作品,感受“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魅力,领略当代艺术陶瓷和柴窑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藉器传文,功在千秋,泽润当代,启迪后世”,中国篆刻作为非遗项目已然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重要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弥足珍贵且不可复得的财富。篆刻艺术由印章技艺发展而来,古代印章是行使和授受国家机构权利、证明个人政治身份的凭信物。今天的印章除了沿袭古代印章的功能外,还具有鉴藏、艺术表达、情绪抒发等审美功能以及文化交流、陶冶情操、实用生活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因此,篆刻技术不仅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明载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象征。
通过参观可以发现,非遗依然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传承其古老文化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的挖掘其内核,从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人类共同价值。
愿非遗文化文脉传承,芳菲满径。
图/“沧海拾遗”社会实践团队
文/“沧海拾遗”社会实践团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59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