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低碳节能减排,构建民生福祉,我国耗资巨大建设新能源,不仅从源头上解决了污染,更解决了困扰部分群众的用电问题。环峰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光伏电站的建造,通过镇人大代表选区了解后,与建造地周围群众进行沟通,了解各村的用电需求,从而实现太阳能的长久有效利用。另外,为更高效利用太阳能并解决偶尔发生的路灯断电问题,环峰镇推行路灯太阳能化改良,助力周围村庄快速发展。
为深入了解光伏电站的建设与维护情况和村民的接受情况,并了解景区路灯改良后的效益情况,进一步熟悉了解寒假社会实践工作,顺利开展实践调研活动,2023年1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同心振乡”实践队成员深入含山县环峰镇开展以“巧用光伏发电,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实践前期,在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在网络会议中规划了实践过程,确定好了分工,了解了相关注意事项问题,认真筹备问题,制作出了调查问卷,完成了准备工作。据了解,2017年,含山县就有光伏电站15个,总容量600千瓦,为贫困户增加收益45万元。现如今,含山县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已经发展到了69座光伏扶贫电站,总发电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00千瓦,为群众增加收益超过300万元。不过,光伏电站在建造完好后的使用中总会有所磨损,而光伏电站的维护工作一直是太阳能利用方面的难题。对此,含山县实行企业管理政策,由安徽熠成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光伏电站的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排污,清理水箱,检查透明盖板状态及吸热图层状态,并在冬季气温低于0摄氏度时排空集热器内的水,无论哪部分出现问题都要及时排除故障。
为了了解村民们对“乡村振兴”活动中光伏电站的接受情况,实践队队员在下午自主前往周围存在光伏电站的村庄进行调查。在路上,队员发现马路边的每个路灯都配备着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向附近村庄的村民询问后得知这是政府应对偶尔发生的路灯断电问题。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以前还没有安太阳能电池板的时候,夜里出去那路灯有时就不亮,当时夜里出门总有些心惊胆战,明明有路灯还要带个手灯才敢出门。不过自从安了太阳能电板后,路灯就再也没有罢工过了,他也就没有再用过手灯了。
图为某景区太阳能型路灯 通讯员 李剑凡 摄
之后,成员又走了一段时间,在天渐渐有些暗的时候就来到了光伏电站所在的村庄——桥联。桥联村100KW光伏复合项目为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可实现光伏发电与农业的种养双向发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同时,为充分发挥村级光伏电站收益资金的效益,桥联村每年利用村级光伏发电收益合理设置光伏扶贫公益性岗位,既解决了脱贫户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脱贫户的收入,还解决了工资来源问题。队员对一位村民进行采访,这位村民洋溢着满脸笑容说道:“感谢政府给我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既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有稳定可观的收入。”目前,桥联村共开发了25个光伏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户年均增收3600余元。
图为实践队队员深入村庄咨询 通讯员 李剑凡 摄
实践队队员还前往附近的褒禅山进行景区太阳能相关考察。据悉,由于山区运电困难,所以当初安装路灯时就决定直接在山上进行发电,而山区太阳能资源良好,于是路灯在最开始的应用时就考虑全部采用太阳能式,所以队员在景区看见的路灯每一个都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在景区仅供电动车、自行车以及行人行走的路上,队员几次遇见了村庄。村庄附近大多都有数量可观的太阳能电池板。当队员走进一个村庄后,仔细打量着一处太阳能电池板,一段时间后终于忍不住向一位村民询问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毕竟该村处于山坳间,太阳能资源可能并不是多么丰富。村民听完后,告诉了队员原因。原来村子处于山坳中,三面环山,但仍有一个方向能接收大量的太阳光,现在是冬季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等到夏季的时候太阳光从那一面近乎疯狂的倾泻下来,然后就带动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听着村民的话,天空不知何时已经染上了一层红霞,这霞光洒在太阳能电池板上,洒在村民身上,洒在不远处的村庄上……
霞光中的人们发自内心的笑着,在迎接着一个即将到来的光明前景,那是不久的将来的彻底的乡村振兴。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到处就结束了,这次社会实践让大家对于光伏发电不再只有粗浅的认识,而且队员们发现群众理解政府的政策,发自内心的配合政府工作,真正体会到国家的政策红利。
此次社会实践,使团队队员真正体验到了国家对光伏发电方面的大力支持给人们带来的生活福祉,感受到了太阳能产业为农民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增加了团队成员的社会经验,为下一步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合影 通讯员 马晓超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62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