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沧州12月28日电(通讯员 闫琦)紧跟时代脚步,弘扬传统文化。为大力宣传弘扬千百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ichem—格物致知实践队于12月27日上午9:00在沧州博物馆开展“参观学习沧州铁狮子历史文化”活动。
活动中,队员首先了解了沧州铁狮子的雄伟外观及历史地位。沧州铁狮子,又称“镇海吼”,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郊,距沧州市区16千米。铸成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沧州铁狮子身长6.264米,体宽2.981米,通高5.47米,重约32吨。1961年3月4日,沧州铁狮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沧州新铸“沧州铁狮子”,位于沧州市区狮城公园,体量
约120吨,体积是原沧州铁狮子的1.32倍,设计“寿命”2000年。
其次,队员们探寻了沧州铁狮子的历史。关于铁狮子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契丹时,为镇沧州城而铸造;另一说则认为铁狮位于沧州开元寺前,腹内有经文且背负莲花宝座,故应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还有人根据铁狮的别名“镇海吼”,推测是当地居民为镇海啸而建造的异兽。沧州铁狮子与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铜菩萨像,并称为“河北三宝”。也有华北四宝之说,指的是“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沧州的别称“狮城”,也由之而来。狮身毛发呈波浪状或作卷曲状,披垂至颈部,胸前及臀部飘有束带,带端分垂于两肩及胯部。此外,狮身内外还有许多铸文,除前述铸造年代和铸造者、捐钱者姓名以外,头顶及颈下还铸有“狮子王”三字,腹腔内还有以秀丽的隶书字体铸造的金刚经文,具有书法、考古价值。据《沧县志》记载:铁狮,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高一丈七尺,长一丈六尺。背负巨盆,头顶及项上各有“狮子王”3字,右项及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7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5字。腹内、牙内外字迹甚多,然湮灭不全。后有识者谓是《金刚经》文。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曾见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体为古隶。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铸此,以镇州城。狮子始见先秦文献,时称“狻猊”,“狻猊”一词来自于塞语,是文殊菩萨坐骑。《穆天子传》记载:“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郭璞注曰:“狻猊,师子,亦食虎豹。”汉代,狮子作为贡品从西域诸国进入中原地区,改称为师子即狮子。“狮子”一词来自吐火罗语。在元、明时期达到高峰期。明末清初,贡狮活动基本停止。后有考据家辩云:周世宗素不信佛,罚罪之说不足信。流传广泛又比较合乎情理的,是沧州民间的传说。古时沧州一带滨临沧海,海水经常泛滥,海啸为害,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清除水患,自动集资捐钱,请山东铸造师李云铸铁狮以镇遏海啸水患,并取名“镇海吼”。狮身外面铸有捐钱者的姓名,一般认为此说比较可信。沧州铁狮子的头上和项下分别铸造着“师子王”,身上铸造着“福田衣”,以及背上铸造着莲花座。“师子王”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沧县志》记载:“铁狮子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开元寺内是“文殊菩萨”。 铁狮精巧的铸造工艺,确系我国铸造工艺的一大珍品。这是古人采用一种特殊的“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的。铁狮腹内光滑,外面拼以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块,逐层垒起,分层浇注,由至少509块外范组合接铸而成。凭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铸技术,能铸造出如此庞然大物,足见其制模、冶炼、浇铸工艺是相当高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铸造工艺的高度成就。
如今,沧州铁狮子经过了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其下颌、腹部和尾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专家们经过研究修建了“八角亭”和支架对其进行保护,铁狮子前后共经历四次维修保护。
铁狮子屹立千年,吼退洪流恶浪,护卫着黎民苍生。本次参观活动,队员们深深领会到沧州铁狮子雄浑伟大的历史精神,体会到铁狮子背后历史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65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