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的《天官·职方》篇,当时仅为“大司天之法”。此后,中国历代封建帝王都将自己治国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事件称之为“官司”或“讼案”,如战国时期韩非子所说:“为官之法,以明贵贱、美丑、贤愚、主客;为民之法,以察善恶、曲直、刑赏……”《尚书·大禹谟》也有:“水惟善下能成海,政惟善治能致治。”说明上古人民对治理国家和政治的问题不是很清楚或不知道,而是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得到了认识并逐渐形成的。《左传·昭公七年》有云:“是故明君制其民也,皆以法而用之;其罪与刑皆在不失时。”
为了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法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展现曲园学子的风采,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普法专业团队”实践队于寒假开展“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法制宣传实践活动,为社区和乡村普法贡献力量。本次普法宣传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
一、什么是法律?
广义的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调整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和准绳,又称为“国家大法”。宪法是最根本的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它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法主要是指宪法、法律和法规三大类;其中:宪法又分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宪法;立法、行政、司法三大基本法律部门;其他法律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二、《宪法》与《法律》的区别在哪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宪法》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形式,《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或者认可,并且公布实施。法律规范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到虚拟网络中的种种现象;从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从静态规范到动态规范;从单一规范向复合规范发展;从个别领域法律法规向综合法律法规发展和完善;从一般行为规则向具体行为规则过渡。
三、关于民法典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民法典共7编,1260条;2、民法典有一定的前瞻性,它在继承了传统民法通则的基础上,适应21世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定许多新制度、新规定;3、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4、民法典保护人民权益,调整各类民事关系: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又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5、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这是个法律普及的时代,这是个人人知法守法的时代。法律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的一套规则,也是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等各种事务的有力武器。实践队的队员们表示,将继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普法宣传,为法治建设贡献曲园学子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66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