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值得加倍珍视、更好的传承发展。通过本次游览山东省博物馆,我第一次真正走进了甲骨文,走进了与我印象中不太一样的传统文化。
这些出现在器物上的图案超越语言、跨越时空,留存至今,让6000多年后的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世界。在那些刻痕中,我仿佛窥探到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仿佛见证了熠熠生辉的文明历史,那些图案不仅是美化与装饰,更是信息的记录与传递,更是人类文明的绵延与传承。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象形、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画成其物”谓之象形。象形可以让古人所看到的一切,都成为造字的素材来源,世间的万物都卷入了这场造字风暴,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草木生灵,生活器具,都被形象地临摹出来。但有些抽象的事物不便于表达,此时,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把不同的文字进行组合,创造了更多的字,这种极富表现力又蕴含深意的造字方法是为会意。它让古人得以创造更多充满智慧的文字。但既便如此丰富,也仍未能满足人们的使用,于是古人奇思妙想,把两个既有文字,一个充当形旁、一个充当声旁,从而组成一款新字,有形有声,谓之形声。这样海量的造字和别出心裁的用字,基本满足了古人记录和表达的需求。从这些简简单单,却又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字形中,我们窥见属于三千多年前的人类智慧。如李鸿杰老师所说:汉字中有我们的生活方式,汉字是文化的“摹写”。通过这种学习,我们可以感知文字之美,进而增强文化认同感。
其实,博物馆带给我的震撼,不只是甲骨文这一种传统文化的,与此同时,我也了解了中国的瓷器文化,书画文化等,他们与我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传统文化不是一种换旧情绪,而是我们生存的方式,作为华夏子女,我们更应担负起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让其继续在历史长河中焕发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77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