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地方考察时强调:要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搞活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于是在2023年2月14日的上午,我作为“心向阳小分队”的一员,来到了安徽省六安市红街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了“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地调研活动。
红色教育基地位于红街文化园D区,灰墙红瓦的建筑透着浓浓的时代特色,鲜红的“红色教育基地”几个大字矗立在门头,飞檐翘角引人注目。刚进入门口,一面“六安红”的序言墙,便向我们娓娓道来“六安红色文化”,“一脉相承六安红,是生命!是激越!是进取!”的结束语更是让人心潮澎湃。基地内设置“三馆”,即非遗美学生活馆、将军书画馆、中共党史教育馆,三馆集中展示了六安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意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别样红”。在基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重点走访了与乡村振兴联系最为紧密的非遗美学生活馆。
在非遗美学生活馆里,各种非遗产品琳琅满目,舒席、油纸伞、扇面画、吹糖人等等占据各角。在这里我们还幸运地遇见了六安独山竹编非遗传承人邹红老师,在得知一行人的目的后,邹红老师热情地和我们进行了交谈。据了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六安市做好传承红色基因工作,积极引导红色文化融入民间非遗传承。一直致力于弘扬非遗文化竹编的邹红老师,正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六安市康宁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带领当地一百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邹红老师一脸自豪地跟我们说,如今独山竹编已经成为六安市一张靓丽的“非遗文化名片”,而且为革命老区和山区群众的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不止竹编,六安市还鼓励其他传统技艺类项目进行红色题材创作,如多次推荐参加全国非遗大展和非遗博览会的临淮泥塑《金刚台妇女排》、翁墩剪纸《为人民服务》、烙画《不忘初心》等作品。
图为队员同非遗传承人邹红老师交谈 袁家俊供图
在我看来,这不仅让当地非遗文化成为宣传六安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让广大市民群众、外地游客们能充分感受到六安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以产品为载体,让非遗文化更好的走进市场,走进大众生活。实地旅游、电商平台、网上购物等多种线下线上途径,也为乡镇经济创收带来不小的助力。
告别了邹红老师,我们继续前行去参观文化馆的红色珍藏。橱窗内的老照片已经泛黄,上面正是我的老家——中国第一将军镇独山镇。图片上的破败景象和旁边墙上现在的独山镇展示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我的思绪不自觉地飘远。今年回独山镇过年时,我便对许多新修建的事物感到惊讶,和家人们一起去走了走红军街,徽派建筑风格的房屋和四处摆放的红军雕塑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红色年代。而周围的人来人往和商贩们的吆喝反映出小镇生活的越来越好。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到,如今的独山镇紧紧围绕创建“全景独山,全域旅游”的目标,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优良的红色传统,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着力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弘扬、党员活动基地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使过去的独山老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更是让我对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多了一分认识。
一个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本次调研也是圆满结束,使我学到许多,感悟许多。红色文化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勇往直前不懈奋斗,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前行的重要动力。(通讯员 袁家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78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