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精神追求。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对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不断深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品牌建设,鼓励青年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保护,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队成员于2023年1月19日来到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店下镇巽城村,深入考察当地传统小吃——入选中国地标美食的巽城肉燕。
在巽城村原村委书记陈兴贵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以“行走式报道”的方式,在巽城村的村道上与陈书记进行了交谈。经过与陈书记的交谈,实践队队员了解到,肉燕是闽东地区逢年过节和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又名“太平燕”。相传,早在明朝嘉靖年间,福建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家居山区,吃多了山珍便觉流于平淡。于是,他家厨师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煮熟配汤吃。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觉得滑嫩清脆,醇香沁人,连呼“大妙”,忙问是什么点心,那厨师因其形如飞燕而信口说“扁肉燕”。因其味美新颖,其他地主望族争相效仿,于是肉燕在浦城流行开来。后由福州人王世统将其制作工艺带到福州,传向各地。巽城本无肉燕,是乾隆年间,福宁府太守李拔的厨师将肉燕带到福鼎。人们吃过的福鼎肉燕中,当属巽城肉燕工艺最精、口感最佳。智慧的巽城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依据本地特色,将肉燕加以改进,使其更加具有巽城的山海特色,吃起来油而不腻,柔而脆嫩,味鲜适口,宛若燕窝,兼有荤素风味。
实践队队员跟着陈书记来到位于海口路的选城肉燕店,店主吴师傅正在忙着剔除精赤瘦肉上的肉筋。看到陈书记与实践队队员们一行人入店,吴师傅做了手消工作后迎了上来。据吴师傅介绍,制作肉燕的原料要求极高,要刚宰杀、热乎乎猪腿蛋那块精赤瘦肉(冷后或其他部位都缺乏黏性和韧度),不带一丝肥。趁热,敲至糯、绵,直到整堆黏在板上几乎抓不起为止。将根根肉筋剔除尽净,按比例和上细筛过的优质番薯粉、精盐和水揉成肉烂。
陈书记作为土生土长的巽城人,对肉燕的制作技艺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补充道:“肉燕制作‘各师各法’。”所谓“各师各法”,口味、质量就有好坏之分,形状、手艺便有优劣之别。技术可传授、可学,技巧就不同,得靠自己经验的多年积累和悟性。有的师傅制作的燕皮薄如白纸,洁白光滑细润,散发出肉香。食用时颇有燕窝风味,非常爽口。因此,优质的福鼎肉燕成为周边县市的送礼佳品。
闽东坊间有俗语:“吃一个太平蛋,配一个太平燕,保一生吉祥永平安!”寄予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如若有幸欣赏高手制作肉燕的过程,那简直是一种享受。了解巽城肉燕的一些简单制作流程后,吴师傅把陈书记与实践队队员们一行人邀请进后厨欣赏这一传统小吃的制作技艺。制作肉燕的工具很简单,包括一只木槌、一根擀面棍、一块板床。只见吴师傅飞舞木槌,如雷震之速。眨眼间将热乎乎的后腿肉锤成肉泥,再把肉泥放在板床上打一套“太极拳”,只见肉泥由胚变团、由圆变扁,天女散花般撒上番薯粉,抹匀;接着上下左右转着用擀面棍擀、撒粉、抹匀,再用棍子卷起来;接着抽出棍、擀薄展开、撒粉、再卷起来、抽出棍、擀薄……反复多次,直至燕皮薄得如纸一般。随后,由吴师傅将长燕皮切出8厘米见方的方片。馅是由精肉、虾仁、葱、羌荽、白菜剁碎成末和成的,箸头挖一点往燕皮一角一压一卷,捏住两端轻轻扭合拢,水一粘,成品肉燕色微红而白,质香。
吴师傅见实践队队员们惊叹不已,打趣地问道:“后生仔,要不要试试包肉燕?很简单的。”在吴师傅的指导下,部分队员戴上了厨帽和手套、穿上了厨衣,开始体验制作巽城肉燕的魅力。包肉燕与包饺子的方法类似,队员们很快就上了手。“你看,要先用筷子把燕皮顶起来,捏好了,裹住,再把筷子抽出来……很棒啊!你很有天赋呐……”,吴师傅一直在队员们的身边给予指导,时不时提出制作肉燕的一些要点。在吴师傅与陈书记的指导下,队员们很快就包完了三斤肉燕。吴师傅将队员们包的肉燕放至锅中。经过沸水一煮,晶莹剔透,漂浮在汤水上,形如飞燕。食用时,薄薄的面皮含在嘴里,相当顺滑,舌头一碰就破,肉就融化在口中,吃完后还能回味到阵阵香甜。
在巽城肉燕的经济效益下,巽城村及其周边的经济也被慢慢带动起来。2012年12月,巽城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7月,巽城村所在的店下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巽城肉燕的功劳。2022年5月通车的甬莞高速公路已在巽城村境内设立收费站,预计2023年7月通车的228国道将贯穿巽城村全境。这给予了巽城肉燕更多“走出去”的机会,相信巽城肉燕以及巽城村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88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