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不断发展,愈发便于使用,传统“笔墨纸砚”的书法已然渐渐淡出人们日常交流,替代它们的是短信、微信和电子邮件,可当我们翻看前人手札,品鉴名家墨宝时,总会在纸与墨的交融中感到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由此也不禁产生对于中国传统书画文化、中国历代绘画的深情怀念。
笔
组成:笔杆、笔毫
性能:软、硬、兼 (初学者)3长短:短锋(墨少 楷书)中锋 (初学者)、长锋(墨多 行书草书)
特点:尖(笔锋尖锐)、齐 (修削整齐)、圆(笔头圆润)、健 (弹性强)
注意事项:初用时用温冷水泡开;用后清洗干净。
墨
使用前:轻摇匀
使用后:余墨丢去
纸
种类:生宣(吸水性强)、熟宣、半生宣(书画 初学者)
优点:吸附性好、不变性、寿命长3大小:三尺 (100*55cm)、四尺(138*69cm)、六尺(180*97cm)、八尺(248*129cm)
帖
楷书:欧阳询《九成宫碑》、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
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三行书”
隶书:《张迁碑》……
砚
四大名砚(端砚、钦砚、兆砚、澄泥砚)
冬已尽 五大字体
篆书
篆体,为汉字古代书体之一,也叫篆书,“篆者,传也,传其物是对古文字的统称。理,施之无穷。”古人认为篆书为仓颉所造其实是不可信的。一种文字的产生是要经过-个较长的酝酿发展过程的,不可能有一个人在短时期能完成。
广义上的篆体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狭义上主要指“大篆”和“小篆”。篆书字划圆转,结构依六书之义,故唐孙过庭谓:“篆尚婉而通。”
隶书
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因为书写速度的需要,大篆中部分圆转弯曲的笔画,变为平直波磷形状,隶书应运而生。隶书萌芽于战国晚期,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隶书同样由大篆演变而来,并非在小篆之后。如果说代表官方的小篆,是中国古文字的终结,那么,产生于民间的秦隶,则是中国今文字的鼻祖。
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 (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正如李志敏所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不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的字体。
楷书
楷书,汉字的一种字体,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书中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也是一种官名。《新唐书·百官志二》书中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二十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作为官名也称作楷书手,掌缮写之事,在同一机构中并置,因具体分工有所不同。《通典·职官二十二》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宋代无楷书手之称,惟称楷书。
行书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挥毫落纸,记录的不仅是带体温的文字、历代江山市井,更蕴含着文人墨客寄于笔下的情感,饱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91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