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分析线上问卷和团队成员的实际走访,发现阻碍移风易俗发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条:
村规民约流于形式,文明乡风建设缺乏有力推手。部分乡村虽然有明确的村规民约,有专门的移风易俗监督小组。但是有很多的条例都是“纸上谈兵”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脱离民情,缺乏群众基础,最后条规流于形式,移风易俗的效果也就不尽人意,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政府宣传与监督力度不够,民众对政策不上心。部分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让许多公民有了可乘之机。政府缺乏强制执行力,对移风易俗改革的具体条例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内容也不贴近农村、贴近民众、贴近生活,从而使得民众对大多数移风易俗政策并不上心,甚至对移风易俗的具体规则并不熟知,导致移风易俗改革久治不愈,陋俗陋习“死灰复燃”。
传统习俗根生蒂固,对新式风俗接受程度低。千年风俗一朝改,思想转变是关键。传统习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与继承,发展至今,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是根生蒂固,很多人不认为这是陋习陋俗,并不愿意主动去改变,在政府改革当中也存在“一刀切”的弊端,一条政策走到黑,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具体情况,这就使得民众对于移风易俗政策的接受程度变得更低了。
示范引导不深入,缺乏有力的带动力。民众身边并没有好的榜样可以学习,移风易俗改革的推进也就没有形成点对面的影响,没有发挥示范的作用,民众对正确的新式风俗缺乏实践。
经过调查分析与资料收集,针对以上问题本小组总结出的办法有:
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进移风易俗改革、树立文明新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依靠群众。建立健全村民评优机制,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提高村民的悟性,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唤醒民众的主人翁意识。
坚持因地制宜。“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传统相适应,要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和接受程度,要考虑民众的意见,不能“一刀切”
加强家风家训的教育。从学生抓起、从娃娃抓起,灌输文明新风的理念,让家风家训得到创新性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94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