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生态齐飞,经济与发展一色”社会调查心得
□杨美多(生命科学学院2102班)
今年很荣幸加入青年行社会实践队,本次青年行社会实践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一系列调查考研。
“我见青山多抚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生态一词自古有之,且今日皆重之。从北宋年间苏东坡治理西湖疏通两岸运河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唯有汇集最强大的建设合力,才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当前的生态建设以及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我们商讨并制定了调查问卷,对全国各地各年龄段的群众进行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了解到人们的环保意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途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所提出的意见看法等。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对本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的满意度为86。2%,74。54%的公民偶尔参加环保方面的活动。大部分公民会指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见解。从调查来看,公民的环境法制意识较高。正如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曲格平教授指出的:“环境保护靠宣传教育起家,也要靠宣传教育发展。”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程度以及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表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宣教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环境宣传教育是生态文明政策顺利实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广泛开展的前提,使得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由被动、自发变为自觉行动,这远超出任何事后治理的项目所能产生的环境效益。
绿色梦想不只是国家的、政府的,更是每一一个人的,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必然泥沙俱下。一些地方对于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认识不到位,做事往往按下葫芦起了瓢。因此,要想让生态资产实现良性发展,需要每一个人从环境保护的点滴做起,巡河效果接受社会评价,河长主动亮相,公布履职情况,接受各方监督,有了群众参与方能形成广泛的生态共识,清明文明祭祀的思路转变呼吁公民做文明践行者,将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性的先进文化相结合,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造福一方水土。
“不驰于空想,不鹭于虚声”。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会一蹴而就的,当此长河奔腾万物勃发的新时代背景下,唯有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生态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便指日可待。
勾勒高质量发展的蓝图,绿色是永恒不变的主色调。共筑绿色的生态长城,才能让诗中的山川灵秀浸润民族的文脉,才能实现文明的永续发展。我们要的不是一个冰冷、物质、冷漠的世界,我们需要的是美好的自然,一个天蓝、水绿、花艳的家园和心灵的栖息地,和谐而安宁。
砥砺青年行,我们在路上。生态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需代代接力,久久为功。人类只有真正地把自身融入自然发展的脉络,在追求经济开发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人类的文明才能走向成熟;而那些目光短浅,为短期利益牺牲生态建设的行为,无异于竭泽而渔,自掘坟墓。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应当为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98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