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内容上具有全面性,时间上具有长期性,过程上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成果上具有多样性。近几年,生态文化不断繁荣。生态文化研究和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试点和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全面开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减排任务。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得到综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在生态发展中,群众意识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群众对生态发展的认知情况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调查研究价值。
【关键词】绿色发展 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
一、前 言
此次调查为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课题。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市民随机进行的,通过线上随机发放问卷,当即全部收回的方式进行并完成的。此次调研总计发放问卷377份,回收问卷377份,有效问卷377份,其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此次实践调研结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参与调研地区市民的生态发展认知程度,反应了市民目前对其所在的生态发展的想法以及该地生态文明建设所存在和需要改进或完善的问题与不足。
二、实践地概况及调研背景
(一)地区概况
本次调研的调研对象主要来自湖北、贵州、山东、辽宁、河南、江苏等地。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94%。共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贵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北接四川和重庆,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
山东省:中国华东地区的沿海省份,简称鲁,省会济南。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全省陆域面积15.58万平方千米。2021年山东省的常住人口为10169.99万人。
辽宁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沈阳。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南濒黄海、渤海二海,西南与河北接壤,西北与内蒙古毗连,东北与吉林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总面积14.8万平方千米。2020年11月1日零时辽宁省的常住人口为4259.1407万人。
河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地处“天下之中”。
江苏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京,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总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省常住人口为8505.4万人。
(二)调研背景
21世纪是注重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生态文明是我们国家和党发展经济的基础和自然规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环境的思考也是重要的一个问题,环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生态文明是民生需求,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对待,这更是人民的意愿。建设生态文明与人类文明的核心就是让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量加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所有人的最终心愿,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喜悦感的增长点。所以主动去攻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冲突,推进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前进的重大结果。
(三)调研目的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而此次调研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当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更好的推动人们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普及,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的对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提出一些建议,与此同时,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利用此次调研来了解到群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进而采取合适手段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改善现有机制,解决现有问题,从而能够更进一步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只有根据科学调查的研究结果来定制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的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四)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调研对象主要来自湖北、贵州、山东、辽宁、河南、江苏等地。此次调研的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以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仅所能的扩大了调研范围,能更好更准确的捕捉到各类人群的数据和现状,是特点、问题等更加突出和鲜明,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富有真实性与代表性。
(五)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查找文献的方法,以调查问卷为主。首先广泛的收集并参阅相关论文、文件、总结、杂志期刊等来进行调研分析,并多方讨论最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确定调研方向和相关计划,之后在调研地进行问卷分发,由市民填写完成后当即回收,最后回收回来的问卷统一进行内容和数据的录入与整理。
问卷调查法: 团队成员们经过广泛的收集并参阅相关论文、文件、总结、杂志期刊等来进行调研分析,并多方讨论最后在指导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开会讨论并确定了本次调研的调查问卷的初稿,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了问卷的终稿。本次调研以群众生态发展了解度为调查主题,调研问卷由13道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组成。其中,前3道题为被调研人的性别、地区与年龄段的基本信息题,以此来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和各个年龄段的特点与差异。第3题则是为了了解市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后几题则主要了解了市民们自己所认为的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希望改进的方向与意见,其中也包含市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做法。
文献法:在调查前通过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知网、湖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官网、读秀、Open Access Library等查阅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和整合,去粗取精,进而确定详细的调查内容。
(六)问卷调查
此次调研实践活动以“绿色与发展双赢,生态与和谐同行”为活动主题,并为之精心地设计了宣传海报,确定了科学严谨的调研问卷。全队总共21人,每个队员都提供了许多相关题目,共同出题,最终筛选出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逻辑性强、通俗易懂、可答性高的调研题目,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出一份内容相对全面、覆盖相对广泛、篇幅精炼简短的调研问卷。问卷由13道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组成,调研问卷集合了本调研实践队21个队员在指导老师下的集体智慧,题目涉及比较的贴合主题且涵盖广泛,能准确的捕捉到各个年龄段和类型的人群,选题方面贴切主题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以及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三、调研过程
2022年12月8日,青年行社会实践队在队长和副队长的组织下于生命科学学院8j11举行了团队的第一次队内会议。会议一开始,队员们在队长的组织下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在简单的认识了队内成员和了解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与能力之后,会议进行下一环节。队长在会议上对本次的调研工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简单介绍了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在介绍完接下来的工作以后,小队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一是为了让队员们相互熟悉、相互认识;二是为了让队员们对接下来的工作更加了解或者对工作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及时在会议上提出,队员们讨论过后可以当即就在会议上进行纠正和修改。会议最后由队长根据成员的性格特点、特长,再综合个人意愿后将团队分为宣传组、组织组、秘书组三个小组,并从每个小组中选出合适的人选作为小组负责人即组长,同时也对本团队接下来的工作、调查计划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对每个小组应做的准备工作和后续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安排,为后面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022年12月14号晚上七点三十分,实践队以线上形式举行了第二次队内会议。该次会议主要是确定下来本次调研活动进行问卷调查所需要的题目。在第一次会议结束后,21位组员每人准备了五道单选题、五道多选题以及一道主观开放题并以Word文件的形式发给组织组组长,由组织组进行初步筛选后确定调查问卷初稿,并在此次的实践队第二次会议中由全体队员们进行最后商讨,对初稿进行了一些删减和增改后决定了该次调研活动的最终调查问卷的题目。至此,第二次队内会议圆满结束。
12月16日开始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填写时间截止到12月30日,调研地区包括湖北、河南、贵州等地,访问了市民们对绿色发展的看法感受和当地的生态情况。
最后再由组织部的队员将录入好的数据整理成文本、饼状图、柱状图等。每位队员都根据这几天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写出一份调研报告,宣传部的队员们根据实践调研的情况和进程为本次实践调研活动撰写了通讯稿并配上由宣传部的队员们拍摄的活动图片。在本次实践活动的结尾,每位实践队队员都有感而发,写下了一份调研心得来记录和表达自己这段日子中的感悟和收获。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研总计发放问卷377份,回收问卷377份,有效问卷377份,其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本次调研的调研对象主要来自湖北、贵州、山东、辽宁、河南、江苏等地。此次实践调研结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参与调研地区市民的生态发展认知程度,反应了市民目前对其所在的生态发展的想法以及该地生态文明建设所存在和需要改进或完善的问题与不足。其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调研实践队在进行数据分析是还采用了Excel进行了图标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实践调研的调查结果选取了参加此次调研的所有地区的结果来进行分析,来了解和分析市民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了解市民们目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想法以及该地生态文明建设所存在和需要改进或完善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从而根据调研情况和分析结果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些科学严谨、符合现实情况、切实可行的建设性建议,为国家打造良好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做出贡献,响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年龄类群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有明显差距(如图1所示)。性别结构中主要是女性占比一半以上,为66.84%,男性相对较少,在总体中的占比只有33.16%。这个现象的出现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调研队队员大部分都是女生。这造成了此次调研中,女性对象多于男性对象的现象。其次为年龄类群。根据调研结果发现,此次调研中12到30岁的人群在所有被调查人员中的年龄占比最高,达到了82.23%,而30到50岁的人群占比为11.41%,12岁以下的人群占比为2.39%,60岁以上人群是四类中占比最少的,只有1.86%。造成这个数据的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调研队队员分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这使得队员们宣传到的对象偏青年,另一个则是由于此次问卷的发放形式为线上,儿童和老年人因为对电子产品使用不熟练而导致这个年龄段的人员无法填写问卷。本次调研除了调研对象中的老年人占比较少外,其他方面所涉及的人员性质还是十分全面的,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市民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认知程度
(1)市民对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和期望
在“您对您所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是否满意”一题中,比较满意的占比最高,达到了57.29%,其次是非常满意,达到了28.91%。说明市民对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是比较认同的。同时,这个结果也和问题“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否存在表面工作行为”的结果符合。在这个问题中,61.8%的参与者认为自己所在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存在表面工作行为,但是并不多,只是偶尔。这也说明了市民对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2)市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
在“当您发现身边有破坏生态的行为时,您会怎么做”一题中,选项“不制止这种行为,但自己不会这么做”的占比最高,达到了35.81%,其次是“向有关部门反应”,占比是33.69%,然后是“想办法阻止”,占比为27.06%,最少的是“视而不见”,只有3.45%。在“您有参加过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吗”一题中,最高选项“偶尔参加”的占比高达74.54%,“从不参加”和“经常参加”的占比相差无几,但都很少。可见,大部分人自己不会去主动的做破坏生态的事,但是对于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也不会主动去制止。这说明了市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较低,有待提高。
(3)市民认为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参与调查的人员中,81.7%的人认为人们的自觉性不高,71.09%的人认为普及范围不够广泛,57.29%的人认为宣传力度不够。这是占比最高的前三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市民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最大的就是人们的自觉性和政府有关部门在此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4)限制或影响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们大多认为限制了自己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自己的惰性和可以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太少,场地和设施的占比反而占比很小。这也照应了前面的对市民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因此,还是要多号召市民们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
(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1. 是加强政府统筹协调
以创建为龙头,健全强势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 明确职责,提振精神,造浓气氛,打造亮点,强势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加大宣扬,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支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的热忱,提高市民整体的生态自觉性;严格执法,依法快查严惩涉及生态环保的违法犯罪,增添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的威慑力和约束力;重视培育生态文化,促进公众和社会法人建立起敬畏自然、爱护生态的普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增强群众的自觉性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
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号召群众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年活动中来,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及良好公共卫生习惯,以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影响与教育身边的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自觉接受文明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常识教育、革除各种危害健康、污染环境的不良行为和生活陋习。积极参与清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搞好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清除或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少一分破坏,多一分关爱,共同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监督员。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对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敢于抵制、勇于举报、坚决制止。人人讲卫生、树新风、塑形象,为创建清洁、靓丽、开放、文明的宜居环境做出努力。为了今天和明天,为了我们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中来,共同创造绿色环保、文明和谐的生态家园!
3. 完善当前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体制
要健全基本的管理制度。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必须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如,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要建立限制开发的制度,对依法设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要建立禁止开发的制度。我国耕地、水资源环境等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但仍不完善,要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和税费改革,还不到位,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虽已确立,但没有体现生态价值,生态补偿制度正在探索中。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要建立市场化机制。建设生态文明,同样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要用市场化办法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要健全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资源环境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对其的破坏和损害要追究责任,进行赔偿。要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4.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
一是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改善村容村貌、改善水质、建设文明街道、塑造人居等活动;
二是自觉行动,每天及时清理屋前、店前、街上的垃圾,保持街道、河流生态环境清洁;
三是加强自我教育、自律和自我管理,改变不良习惯,避免乱扔垃圾。特别是沿河居民不要乱扔垃圾、杂物、污物等。到窗外的河里;
四是垃圾分类,积极配合、协助保洁人员做好垃圾集中收集工作,将塑料袋等白、生活垃圾装袋,倒入统一的垃圾箱(池);病畜禽深埋。
五、结 语
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敢于抵制、勇于举报、坚决制止。人人讲卫生、树新风、塑形象,为创建清洁、靓丽、开放、文明的宜居环境做出努力。为了今天和明天,为了我们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让我们一起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中来,共同创造绿色环保、文明和谐的生态家园!
【参考文献】
[1]余怀龙.生态文明何以可能?——评《生态文明与生态哲学》,《中国生态文明》.2022第三期
[2]任玲,张云飞.《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
[3]王雨辰.《生态文明与文明的转型》,《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第一期
[4]陈高峰,王志伟,雷廷宙,等.以生物质能为纽带的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研究.河南科学,2019
[5]梁红军.加快推进河南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国情国力,2020
[6]蒋小平.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路径-以河南省为例[J].山西农经,2019
[7]牛建立.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8]陈宇.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与可持续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
[9]李尔康,张冰.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
[10]刘欣.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1
[11]邵瑞瑞.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清洗世界,2021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98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