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预告|人文经典读书会——《江村经济》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七七

雨果曾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江村经济》于1938年用英文写成,作为费孝通先生的博士学位论文,原书名为《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本书以开弦弓村(“江村”是学名)的实地考察为基础,运用大量事实详细地展示了太湖流域村庄的生产、消费、分配和交易等多个经济体系,本书也成为社会学中国学派“社区研究”的经典之作。本次活动围绕《江村经济》一书,进行深入品读和交流,旨在促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广泛的阅读习惯。

《江村经济》是费孝通以人类学的方法对江苏吴江一个村庄——开弦弓村调查研究的成果,作者对开弦弓村的地理环境、村民的家庭结构、经济生产方式、财产分配与继承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旨在通过一种人类学的描绘展现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功能。本书是人类学社区研究的典范,也是中国本土化研究的向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06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寒假,我参与了一项特殊的活动——“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最新发布

风之味道
平原多风,因此行走的人总免不了要与风打交道。风有很多种,最令人惬意的莫过于"暖风醺得游人醉"或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了。早春时节,风从刚刚苏醒的大地徐徐地升起,如一位轻盈的仙子,穿过树梢,掠过屋顶;…
时政讲习所|“信仰的力量:高校青年学子对话”
2022年11月11日,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时政讲习所讲习员聂子迪受邀参加“信仰的力量:高校青年学子对话(第三届)”交流论坛,并以“破除认识误区,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本质和内涵”主题进行了演讲交流。…
思乡之情永存
车轮飞转,窗外的景物飞快地向后掠去。即使如此,也难以抚慰我那颗急切的心。两年前,由于拆迁,我家搬到了镇上,离开了那个可爱的。小村庄。今天,我将以《绍兴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再次回到她的怀抱,怎能…
碎片化阅读意义何在?
当下,碎片化阅读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来,处身其中的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每天每天,我们都在接受着往来不绝的信息的冲击,而完整的、深入的、丰富的“深度阅读”,正在与浮光掠影的浅阅读做斗争。当深思…
心理健康我先行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活动回顾 | 人文经典读书会——《江村经济》
2022年11月18日上午10点20分,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经典读书会在综合楼531开展了以阅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活动由读书会成员陈伟菊主持,5名领读人进行了读书分享。活动开始,陈伟菊首…
“方圆”的艺术
方有方的棱角,圆有圆的弧度,两种不同形式的美,让人赞叹。殊不知,将两者巧妙结合,更能达到令人惊叹的效果,所谓完美无缺,是也。方圆之用,是一门艺术。方形建筑给人以庄严,圆形建筑给人以遐想,将方形…
活动回顾丨导师讲坛149期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使命——谈“两个结合”
11月18日晚,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书林教授受邀带来题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使命——谈‘两个结合’”的首场线上辅导报告,校内300位师生在线聆听了讲座。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叶本乾主持…
我的奶奶
奶奶对我的真心照顾和爱护已十余年了,在这期间唯一忘不了的是奶奶日渐消瘦的脸庞,日渐白稀的头发,那双日渐粗糙且布满皱纹的手。从未仔细地看过奶奶的这双忙碌与劳累了大半辈子的手。是妈妈那双温暖而细腻…
常识之于行动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