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山东大学学生党员“红色理论”专题社会实践团队赴淄博市临淄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主题调研,探寻红色革命遗址。按照前期规划,我们去参观调研了四个·红色遗址,并且做了一定的记录,每个地方都给我们在我们的记忆中镌刻下深刻的一笔。
(一)退伍军人,不忘初心
随着公交车的一声响,我们到达了临淄市的齐园。这里是一个安静的公园,有着临淄特有的宁静与祥和。难以想象在这个公园里,会有老党员张孝顺以熊熊爱国情创办的国防教育基地。
由于并未第一时间与淄区团职复原干部张孝顺联系上,当我们苦恼如何进入国防教育基地时,遇到了一个穿迷彩装、目光矍铄,走起路来铿锵有力的老同志。他是张孝顺的老友,带领我们穿过丛丛树林,来到了齐园国防教育基地。
心系报答祖国、报答部队的红色梦想,张孝顺将退伍后的大部分精力用在国防基地的建设上。创办国防教育基地,现身国防教育事业,是他一生的心愿,也是他无悔的选择。二十年来,先后有100多万人次到基地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里面摆放着高射炮,加农炮,以及一架在朝鲜战场缴获战斗机。看着这些武器装备,场景仿佛带入了若干年前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那个大无畏的英雄时代,无数仁人志士、无名英雄,将自己的热血与青春洒在了这片黄土上,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近现代的中国国防,他们铸就了一个时代的魂。冰冷的武器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滚滚的热血,坚硬的钢铁让我们联想到那个时代的钢铁之魂。
临走时,我们看到了农民李建吉写给张孝顺老人的诗:“革命熔炉铸军魂,卸甲谋职报党恩。心系国防办基地,爱我中华育后人。”
与张卫国老人道别后,队员们口里念着四句诗,走向了太阳炙烤过的茫茫大地。
(二)抗日英雄,少年壮志
上午七点开始出发,经过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临淄区齐都镇西关村“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纪念碑”。一眼望去,纪念碑的造型没有太多的修饰,刻上的文字也略有些褪色,仿佛那段过去的岁月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样慢慢淡去,即便如此,字里行间的力量仍未消退。
很快,团队成员们与一位负责纪念碑的老人交谈了起来,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纪念碑和临淄区有名的革命者李人凤有关。
“李人凤啊,当年七七事变之后没多久,他就迅速拉起了一支队伍......”
李人凤生于临淄,于青岛求学时即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日寇的铁蹄踏破曾经平静的齐鲁大地之时,他返回故乡,利用当地派系矛盾,“借枪起枪”,迅速组织起了一支一百二十人的抗日武装队伍,也就是后来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军训团的基础。
“当时在胶济线上,鬼子晚上都不敢开火车......”从建成起,这支部队南征北战,经历大小战役三百余次,歼敌近五千人,一点一点将平凡的战斗与不平凡的牺牲,凝聚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抗战史。
我们正打算和老人作别之际,老人突然叫住了我们:“你们看,这碑像什么?”我们几个一时答不上来。“那是火车啊,向前的火车......”
枪炮终会锈蚀,绿草会再次生长,所有战争的痕迹早已不复存在。许多平凡的人,他们的牺牲与付出或许从未有人知晓,他们的身躯融入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庄稼一起生长。但这座碑记得他们,记得当年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在这列飞驰的火车上,他们与我们相遇。
(三)齐风廉洁,吹彻古今
此日,太阳刚高高的挂起,我们就到达了临淄县委会旧址所在地齐都镇郑辛村,准备参观了解村内的党政建设情况。
路途中,我们观察到齐都镇郑辛村部分村居门前挂有“共产党员户”的标志,标志设计为鲜红旗帜状,均被悬挂在耀眼位置。看到如太阳般高高挂起的标志,我们想,正是党在大家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这些标志才这么的让人骄傲,发出让人不可忽视的光芒吧。随后,我们到达到抗战时期临淄区指挥中心旧址。村民在旧址的基础上改造十八间房屋,做成展厅,集中展示抗日战争时期临淄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
之后,我们又来到齐都文化博物馆中的临淄党史分馆在整体上了解临淄区党政建设历程。临淄地区在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后,便成为山东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创建基层党组织的地区之一,从此,临淄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参观了在党史馆旁的廉政建设馆,了解到春秋时齐国的先贤的廉政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时期临淄区成功的廉政建设经验。廉为政本,千古齐风的滥觞向我们展示着弥新的光彩。
当我们离开时,太阳依然在空中闪耀着万丈光芒,正如我们今天所感受到的共产党强烈而又让人向往的光芒。
结语:
淄博市临淄区临近沂蒙老区,有着优良的红色革命传统。学生党员进行实地走访观察,重温老一辈的红色岁月,了解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使传播着的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这也正是我们探寻红色革命遗址,传承伟大革命精魂的意义所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2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