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将七旬身体便利的老人抬到银行柜台现场取款的视频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据悉,爆料网友在江苏泰州,该发视频网友称一银行规定取款必须本人来,于是家属只好将生病老人从家中抬到银行门口来。事情爆发后,银行对此迅速做出回应,只是沟通误会。银行负责人回应称,老人忘记密码后需要重置密码,得本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上门服务。因和老人儿子沟通不畅产生了误会,没想到老人被带到银行。工作人员看到后立刻让老人回家,并上门完成了服务,正常情况下可选择上门服务。(5月22日 澎湃新闻)
当社会发展节奏日益快捷,办事的手续却不见便民和减少。由于经济钱财的特殊性,银行的手续更加谨慎,也因此更加繁琐。对此,笔者认为,谨慎的本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针对部分特殊的群体,是否可以柔性地执行,为不便之人提供更多的可变通的便利服务。
在部分城市地区,针对现实生活中,对于行动不便、甚至卧病在床的老人,便早已推出了上门服务的措施。在重庆大渡口区东风敬老院,针对一位行动不便的的高龄客户,银行便提供了积极的上门服务。最终,在其子女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共同帮助下,老人在开卡承诺书签名处按下了自己的手印,完成了业务办理。事实上,我国对于部分地区的老人早已推出了补助款,但是因为部分老人银行卡限制,需要办理新卡,需要老人去网点亲自办理。实际操作中,由于部分老人身体不便,政府街道便和银行共同采取措施,帮助老人办理相关业务。
老人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在部分生活领域难免由于脚步不够快,而产生部分程序办理困难。对此,不论是银行或是其他公共服务平台,都应该以更多的耐心为这部分特殊群体服务。规则的制度是用来执行的,但是每一个规则也都应该有其使用范围,针对专门的群体,应该有相应的专门应对措施,而不是将问题抛给人民群众。唯有此,带有人性化和人情味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广范围受到人们的好评和推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58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