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熏风,灼日当头,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芜湖“体‘遗’双馨”宣讲调研实践团队全体成员于27日下午3时在校教学楼开展手工画木扇活动,用画扇成果宣扬体育与传统文化,点亮体“遗”文化之光。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扇子是夏日必备的生活用品,为我们消解热意,用扇子作为媒介来宣扬我队的主题,是既方便又合理的方式。以传统木扇为底,再增添队员的手工作画,制作独属于我们的宣传物,并将木扇与其他传统手工文创产品一齐摆摊售卖,这是我们“体‘遗’双馨”实践小队实践的重要一环。
当天下午,我们小队全体成员准时到达会议室,将提前准备好的木扇、水彩、笔以及有关的画扇工具摆放整齐,开始“画扇”。整体步骤可分为两步,首先是画底,然后再是上色。在第一步中,每个成员将设计好的图案用铅笔勾勒在画上,这一步是需要多加考虑的。因为准备的木扇版式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是圆扇,有的是飞仙扇,还有如意扇、苹果扇等等,作画者需要将整体的构思与扇子的模样相结合,让自己的画作更好地与扇子的结构相融合,做出一个好的底设,这样后续的上色才能有所依据,木扇成品才会整体更加自然。
在这一环节里,我们作画者不仅重拾了儿时绘画的技能,体会到了作画的艰辛与完成时的满足,更在进行绘画设计的时候增长了设计的技能,愈发感受到传统绘画的魅力,坚定了我们努力宣传传统文化的意志与决心。用铅笔画下的每一笔,是小心的斟酌与坚决的落笔;每一次的擦拭与修改,更是认知的明确与画技的增长,让我们在作画的过程中感受到绘画愉悦,锻炼自己作画的能力。大家的下笔由生疏而愈加流畅,笔法越来越娴熟,并可在初稿的底画中窥见几分成品的姿色。
第二个环节便是上色,也可以视为浸染颜色。这一环节是更加复杂,作画者需要将几种基础颜色通过搭配混合得到不同的颜色,或增添些许白色让同一个色彩有深有淡,得到深浅不一的颜色。这就很考验作画者对色彩的把握、下笔的轻重与颜色的过渡,是需要一定的经验的。但这也难不倒我们小队的成员,尽管初次下笔时大家会出现手抖、颜色不均的情况,但是上完几个部分的颜色后,大家都找到了感觉,有了几分得心应手,能够自然过度颜色,颜色的浸染也更加平整流畅了。这便是孜孜不懈而后有所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原有的底画上增上颜色,这是不可逆改的,这也就意味着一不留心所有努力就会毁于一旦,这个过程考验的也就不仅是上色技巧,还有作画者的心理素质了。在不断的尝试与浸色过程中,颜色不断地跃然于木扇之上,整个扇面也变得鲜活起来,当最后一笔颜色涂上,我们的木扇就画完全了。这个环节是个有趣又严谨的环节。
于扇上作画,所得到的不仅是最终完成时的图案,更是在表达我们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品读。这次的木扇绘画活动让我们在提高自我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作为宣传者,只有提高了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为他人更好地讲解。摆摊木扇是在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此次的活动也就是在为传递文化打下基础,于个人于团队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活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70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